“國產替代不是單點突破,而是系統性迭代,未來3~5年內完全有能力實現全方位對標甚至超越”。上海福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顧問宋佳璇在接受涂料采購網獨家采訪時表示。
在國際大環境的變化,國產替代成為一種趨勢。在涂料行業,消費者對于品牌的認可度非常高,甚至有消費者認為,外資涂料產品就是比國產涂料性能要好,這給涂料行業的國產替代帶來了諸多阻力。但是從近幾年國內涂料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民族涂料企業也在逐步崛起,在部分細分領域,其性能已經超過外資涂料企業。
不畏內卷擺脫“價格競爭” 以不可替代性贏得市場
在面對于國內市場嚴重內卷的大背景之下,企業的壓力確實很大,各大企業也都有一套自已的應對之策。有的企業用價格搶奪市場,有企業利用價值服務市場,獲得更高的企業認可度。在這場你死我活的市場競爭中,上海福島早已擺脫了價格競爭,以自身的技術實力,以不可替代性的產品,完善的服務贏得市場。
據宋總介紹,上海福島在30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體系化的研發能力, 從樹脂設計、助劑配伍到整體解決方案,上海福島擁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體系,積累了豐富的市場經驗和產品研發經驗;與此同時,上海福島在面對市場競爭中,不僅僅是只賣產品,而是基于客戶工藝環境、性能要求,快速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在汽車領域,上海福島在汽車零部件、整車廠的量產應用案例,形成了難以模仿的工藝積累和數據庫,這不僅是經驗,更是一種壁壘。上海福島深入參與到對零部件加工、前處理等環境,深度了解客戶的客戶對產品的需求,才能更好的滿足客戶的需求。
在上海福島看來,應對于行業內卷,應對市場的瞬息萬變,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就是以為客戶解決難題核心,這條鐵律在任何時候都適用,都不會過時。
在汽車涂裝領域,上海福島研發的水性涂料為下用戶徹底解決了干燥速度、附著力與耐侯性、外觀與流平性、環保與穩定性等技術難點。
干燥速度:通過樹脂與助劑優化,實現低溫快干,適應復雜零部件的噴涂工藝。
附著力與耐候性:針對塑料件、金屬件不同基材,開發了差異化底涂體系,大幅提升了結合力和長期耐候性能。
外觀與流平性:解決了早期水性漆常見的“縮孔、桔皮”等問題,達到與油性漆同等甚至更優的表觀效果。
環保與穩定性:保證低VOC的同時,還能在批量生產中保持長期穩定。
建立快速響應機制 實現外資涂料國產化替代
為了更好的服務市場,上海福島建立了“前端市場+中端研發+后端應用”一體化快速響應機制,該應用機制主要體現在:
前端市場:設有專門的客戶需求捕捉團隊,持續跟蹤客戶整車廠新項目需求。
中端研發:研發平臺具備小試—中試—量產的快速切換能力。
后端應用:設有駐廠工程師和現場服務團隊,能第一時間調整工藝并形成閉環。
據宋總介紹,在與某合資發動機客戶大型發動機油改水項目中,上海福島將快速反響機制體現的淋漓盡致。首先是該用戶提出要替代油漆,實現自干工藝。上海福島針對客戶需求開發了滿足“濕碰濕“及自干工藝的底漆和面漆;在不到6個月時間里完成了從配方優化到中試再到量產導入,成功替代了原國外品牌的油性漆。目前經過了4年以上的市場驗證,產品穩定,得到客戶的高度認可和滿意。
從整體發展態勢來看,國產水性涂料已然具備相當實力,能夠充分滿足絕大多數汽車零部件生產廠商以及整車制造企業的性能需求。在附著力、耐候性、耐化學性等關鍵核心指標方面,上海福島的水性涂料已具備與進口產品同臺競技的能力,展現出強勁的市場競爭力。
最后,宋總表示:隨著民族涂料企業的,國產水性涂料的替代進程并非局限于某一單點的突破,而是一場全方位、系統性的迭代升級。展望未來3-5年,國產水性涂料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各項性能指標上實現與國外產品的全方位對標,甚至在某些領域實現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