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涂料采購網】基于前篇對互聯時代下市場營銷要素、形態及新理念的分析,我們認為中國各行各業的發展格局正在進行著一場復雜的結構變化的階段,之前的一切將陸續被打破。
預判未來十年,越來越快,將是中國市場營銷領域新的商業模式快速發展的時代,并將呈現出如下發展新趨勢。我們在看待這些所謂新趨勢時,必須以一種系統的、動態的、相融的思維來看待,因為這些趨勢并非獨立割裂的,一定是相互交融緊密聯系的。
C2B以及精準制造
在用戶、互聯及數據這三要素共同發展推動下,在這一輪市場重新分合的發展過程中,工業時代以廠商意志為中心的B2C模式,正在逐步但極快的被信息時代以用戶為中心的C2B個性制造、B到B整體定制制造所代替,未來市場必然會朝著按照用戶需求進行定制的方向發展。想起以色列前總統佩雷斯曾說過的一句話,如果向上的道路引導人們步入文明,那么向下的水流則引導人們走向和平。人類自然需要文明,但更需要和平。一直以來,我們對于高大上的道路考慮的太多,對于底小下的水流重視不夠。
因此,包括涂料產業在內的整個制造業必須順應而變,必然會逐步實現從制造產品到用戶制造的升級。一是未來制造模式將發生改變,機器人、3D打印或許有些遠,但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已經成為必然。二是以C2B為方向,依托信息化手段重塑產品、消費者、工廠及渠道之間的關系,制造的定義不再局限于生產和產品,而是解決方案,將呈現出通用型產品大制造、專業耐用品類模塊訂制制造、純個性訂制制造三類結構,比如索菲亞、尚品宅品等就是模塊與個性定制的典型案例,而歐洲的制造業早已呈現出這樣的趨勢。三是運用互聯思維,實現線上線下并行生產,即用戶、品牌商、工廠、渠道、上游供應商利用互聯網技術全面參與,尤其是與用戶日常生活直接相關的行業。
目前,中國的制造業基于現有模式的發展已經整體性進入存量飽和態勢,包括所有關健市場營銷要素(比如企業、產能、產品、品牌、渠道等)的飽和,一方面現實是基于賣方體制的產能過剩、結構不良、全面同質化,另一方面傳統制造業無力快速對接新的用戶需求,巿場進入買方階段,出現新的需求不對稱性。只是這種首次進入存量行業階段(中國大多數行業的發展是第一次進入成熟期)的市場發展,必然是經歷殺價、品類擴張等數量戰略思維之后,逐步轉向技術創新、細分市場深耕與戰略轉型的。
沒有破產的行業,只有破產的企業,對于實體經濟來說更是如此。但對于中國大多數制造企業來說,結合內外環境之實際權衡,基于細分市場C2B的專注、精益、小而優的模式將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
電商以及O2O
這些年來一些關于電商的一些觀點越來越刺耳,比如“如果你與電商沒有關系,那么基本判定你已經死掉”、“未來移動互聯一定會取代PC”等等。個人認為從市場營銷的角度來看,這些絕對會吸引眼球的觀點未免太過絕對,甚至是有些不負責任的。
電商化是一種必然趨勢,會對整個零售及制造業造成巨大的影響,會改變很多傳統零售及制造業的經營模式,這毫無疑問,但想必這并非唯一的商業趨勢,我們現在所認知的電商模式也未必就一定是未來商業模式的核心,未必就一定會在未來商業中居于絕對主導地位,我們不能割裂的看待電商,不能將電商局限在“電”里來看待。與其說電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如說電商是人們生活方式發展之必然一結果。再者,我認為這樣的改變與產業、行業及產品屬性有很大的關系,一是電商與線下不是替代關系,而是如何結合共贏的關系,現在我們看到的趨勢是線上與線下的合作,所謂線上向下、線下向上,而不是一個個純電商的橫空出世;二是也許有些行業永遠不可能出現電商,畢竟你再怎么電,也電不了制造。說句難聽的話,我們沒有電商或許是沒事的,但沒有實體經濟是萬萬不能的。
純電商企業的最大優勢在于手握一個具有海量信息、數據以及銷售功能的商業平臺,但如果沒有實體行業作為支持,其必定難成正果,或許這就是京東為何至今都未能盈利的根本原因,這也表明相比線下而言,電商模式具有極強的獨特性。這么說吧,如果線下的模式是加減法模式,那么電商則是幾何乘除法模式,因此它往往具有極強的同類不可復制性,并且只有成功和失敗兩種結局——必須實現質變,否則一切歸零。
前面已經提到,未來的市場一定是上下結合的趨勢,于是融合線上線下的O2O模式開始出現并蔚然成風,尤其對于線下服務(前、中、后)依存度較高、產品品質需要依賴體驗感受的行業來說。O2O簡單的說就是指通過線上(虛擬世界)和線下(現實世界)互動的一種新型商業模式,具體又可以分為Online to Offline、Offline to Online、Offline to Online to Offline、Online to Offline to Online4種。但就目前來看,普遍意義上電商包括O2O模式并不是解決本地消費的最佳模式,因為在未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本地商務依然會遠遠大于普遍意義上的電子商務。關于這方面的分析,最近美國知名本地消費O2O網站Yelp負責商務拓展的副總裁Mike Ghaffary提出了一個簡單的公式模型,結果顯示線下本地商務將在很長時期內比電子商務要大,這對于我們判斷電商以及O2O趨勢在中國的發展很有價值。關于傳統零售商應積極向線上線下融合O2O方面的轉型,這肯定是一個趨勢,但顯然這種轉型目前仍面臨不小的難度,各行各業所面臨的情況和轉型進程不一,我們可以從一些專業機構關于零售業的發展調查報告里了解到最新的情況,此處不再細說。
方案化以及產業鏈整合
中國絕大多數的行業均已進入首次存量市場發展階段,前面已經提到,首次存量行業的市場發展必然是殺價、品類擴張、技術創新、細分市場深耕與轉型升級共存的。現在,與時俱進的企業正實施產品、銷售及服務一體化,但更多的企業重點仍舊在賣產品。未來,產品呈現將整體化、個性化的方案化特征,制造業將逐步向制造服務業靠攏,在越來越多的產業里,制造業及服務業相互滲透交融,整體上體現出一種產業鏈整合的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