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標價創新低,限產與限價成為解決方向
而在此前幾天,中國光伏行業協會舉行防止行業“內卷式”惡性競爭專題座談會,核心議題便是限產與限價。盡管限產觀點并未能達成統一意見,但限價方案大家都一致認可,經過深入探討,會議確定了最低限價標準。隨后傳出消息,光伏行業就“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達成共識。也就是說,16家大企業相約共同“反內卷”、反惡性競爭。

實際上光伏行業的價格戰已經進入了下半場且頗為慘烈。今年上半年,國內多晶硅料、硅片價格下跌幅度超過40%,電池片、組件價格下跌超15%,硅料更是跌破成本線。與此同時,光伏組件的中標價格極速下滑。7月,N型TOPCon組件的中標均價為0.788元/W。9月華能集團框架協議采購開標,N型雙面組件的報價最低至0.655元/W,不到10天內報價竟降至0.622元/W,創下行業新低。
訂單量暴跌,化工行業內卷加劇,裁員降薪、破產倒閉伴隨出現
除此之外,汽車、餐飲、電商等眾多下游領域也出現了價格戰和內卷的情況,多是由于終端消費降級所致。而這種趨勢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逆勢傳導至產業鏈的中上游,作為傳統行業的化工行業也就被無情波及。上半年不少涂料上市公司的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滑,銷售量也急劇下降,無論是主動降價求銷量,還是被周遭同行裹挾著不得不降,都讓涂料化工行業在內卷中無力掙扎。
一些企業為搶占市場份額,無視成本線,大打價格戰,以遠低于合理價位的報價吸引客戶。比如水漆行業低至1元的產品,8元就能包工包料的水漆,這種短視行為雖然短期內可能增加銷售額,卻嚴重擾亂了市場定價機制,導致行業整體利潤率大幅下滑,每家企業都難以獨善其身。
少數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不顧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采用劣質原料或簡化生產流程,導致有害物質超標排放。比如粉末行業用回收粉來冒充新粉,成本降低的同時質量也大幅滑坡;水漆中摻雜醇醚類溶劑,不僅質量耐候性不過關,還造成VOC無序排放,嚴重影響了公共健康與自然生態。
還有部分廠商利用網絡平臺散布關于競爭對手的不實言論,惡意中傷對方品牌形象。或是濫用投訴舉報機制,意圖通過法律途徑壓制對手,甚至是在司法機關檢查時惡意拍照錄像,發到網上污蔑抹黑,打壓對手。不僅惡化了產業鏈同行關系,還誤導了消費者的判斷,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就更不用提,涂料化工行業內通過非法手段獲取競爭對手核心配方、生產工藝等商業秘密的情況。更有甚者,專門針對對手的關鍵技術人員實施挖角行動,企圖快速復制成功模式,嚴重侵犯了企業的合法權益,破壞了行業的創新動力,也讓整個行業變得烏煙瘴氣。
……
那么后續的道路是什么?似乎已經可以預見,終端消費降級,下游采購壓減,中游低價中標,生產商降價惡性競爭,業績下滑掙錢難,為了保住成本就會裁員降薪,為了能夠盈利甚至犧牲產品質量,最終要么是賣股權賣業務乃至賣工廠,要么是破產注銷倒閉,甚至是背負著重債,黯然退市難以東山再起。
盡管國家高層發文要求,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強化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暢通落后低效產能退出渠道。但是反內卷的突破不能只依賴國家政府和行業協會,還是需要每家企業共同努力。這并非危言聳聽,而是當下正在發生的,也是每家企業都必須正視的嚴峻現實。保持高度警惕,避免盲目跟風,從無休止的價格戰脫身,匹配核心競爭力來尋找轉型升級之道,才有望抵御外界環境的急劇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