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汽車、化工、房地產大手筆“裁員”超20萬人
2023年上汽集團員工人數減少了約9000人,裁員比例為4.2%,較上次相比,明顯加大了裁員力度。 盡管大眾汽車中國方面表示,“KI 10”是總部提出的“Efficiency Program”效率計劃,“20%”指的是間接人力成本,不等于裁員,但以其為代表的汽車行業已經陷入了“裁員風波”,更為嚴峻的是,房地產、建筑、化工等多個領域均在利潤微薄的時代里選擇了從員工“開刀”的方式進行降本,且裁員超過了20萬人。
汽車行業:裁員超4萬人,整車、配件廠均被波及
合資品牌廣汽本田在其生產員工中征集自愿離職人員,目前已有約1700人應征,占到合資公司總人數的14%。
理想汽車整體優化比例超過18%,預計涉及員工人數超過5600人。
特斯拉公司在 4 月份宣布將裁掉10%的員工,裁員總數將達到14000人。
Stellantis與多家意大利工會簽署了自愿裁員協議,其在意大利的裁員人數增至3000多人。除了歐洲外,Stellantis向3.1萬名美國小時工和2500名固定薪資員工提供自愿買斷方案。
蔚來CEO李斌曾發布一封內部信,信中指出,將減少10%左右的崗位。
小鵬汽車的員工總數從2022年的15829人減少到了13550人,裁員人數達到了2279人。
截至4月18日,已有10余家整車廠披露年報。這其中,上汽集團、廣汽集團、長城汽車、小鵬汽車和零跑汽車等員工人數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

建筑行業:人員精簡約10%,人才“沉淀”被迫待崗休假
網傳中建某工程局會議紀要有三個重磅消息:江蘇分公司605人在5月30號之前要精簡到520人,精簡人員數量是85位,這些人直接進入人才沉淀池,會被統一安排休假和培訓。分公司機關80人5.16號前全部進入人才沉淀池,在5月20日之前精簡到50人,分公司所有人重新競聘上崗。

網傳的中建某局某公司《2023年各系統人員壓降指標分解》,也明晃晃在表格中詳細標明了各系統淘汰人數和指標。預估分公司今年底總控人數為1194人,各系統淘汰比例為11%-12%,2023年考核淘汰人數為128人。

某中字頭央企工程局領導喊話,要求全局干部員工深刻認識當下建筑行業極其嚴峻的形勢,為了“活下去”,要牢牢把握減員增效的改革方向。嚴格控制員工總量。近兩年要把員工總量(含正式員工、勞務派遣員工)壓縮到20000人左右,遠期要控制在15000-20000人之間。2024年底要壓減至3500人以內,2025年底要壓減至3000人以內。

某市建工建團發了一個人員優化的通知:受恒大債務危機,公司自2022年以來生產異常困難,決定自2024年3月1日起,安排進入待崗狀態。3月5日前辦理工作交接,后續無需再上班。

化工行業:十幾家企業裁員約2萬人
朗盛計劃在全球范圍內裁員870人,其中在德國地區裁員460人。
陶氏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裁員約2000人。
科思創宣布,將關閉位于瑞士弗萊堡的辦事處,該辦事處的近70名工人將全部失業。
巴斯夫計劃在全球范圍內裁員2600人,開始對路德維希港基地進行結構性調整。
3M公司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裁減約6000個職位。此前,3M已宣布裁員2500人。
贏創正計劃對其全球結構進行徹底重組,數千名員工或將受到這些計劃的影響。
英威達決定停止德克薩斯州奧蘭治的工廠生產。到2024年底,約240個將被裁撤。
沙特基礎工業公司管理層宣布關閉西班牙卡塔赫納Lexan 2工廠,理由是 “市場形勢和結構轉型促使臨時裁員”。
殼牌將在2024年裁員200人,并對另外130個職位進行審查。
科萊恩將裁員120人,同時德國Straubing、Planegg和慕尼黑的生物燃料和衍生品業務也將裁員50人。
漢高宣布在重組消費品業務部的工作中將進一步裁員。此前漢高曾宣布希望裁減至少2000個工作崗位,其中德國裁員300人。
渝三峽2023年末人數為835人,比2022年減少49人;
北新建材2023年末人數為12786人,比2022年減少304人;
飛鹿股份2023年末人數為605人,比2022年減少37人。
互聯網行業:裁員比例高達40%,裁員到了不讓裁員的地步
谷歌云計算部門本周進行了大規模裁員,知情人士表示,此次裁員似乎對谷歌云亞太地區“走向市場”團隊打擊最大,有近 100 名員工被裁。此前谷歌母公司Alphabet就曾宣布計劃裁減約1.2萬個工作崗位,占員工總數的6%。
有字節跳動員工發帖稱,HR說北京裁員已經到了不讓裁員的地步了。有媒體表示,字節開發出了一種新的裁員模式。相比過去一次性的大規模裁員,字節現在執行的是考核優化策略。具體來說就是,HR會私下里把人喊到小會議室一對一聊,談好賠償后直接離職。

據多方爆料稱,不少京東員工剛過完老員工日就被裁了。此次大規模裁員來得十分突然,行動迅速,中午通知裁員,晚上員工賬號和權限就被關閉,甚至那些正在寫618需求的技術員工也被裁掉了。網傳短短幾個小時內,數千名京東員工的賬號被封,所在的部門已經解散。


網傳飛書CEO謝欣發布全員信,稱經過反復多次的討論和非常慎重的抉擇,決定做一些調整,會適當精簡團隊規模,并為受到影響的同學提供補償方案和轉崗機會。近兩年,飛書在逐步收縮人員規模,如今飛書員工人數控制在 5000 人左右。
TikTok計劃進行裁員,TikTok全球用戶運營、內容和營銷方面約1000名員工中,將有很大一部分人受到影響。除此之外。TikTok還計劃解散全球用戶營運團隊,將部分員工重新分配到其他團隊。
2023年互聯網大廠裁員裁員信息表

金融行業:裁員5輪!累計裁員超過6萬人
全球銀行業在2023年裁員逾6萬人,全球20家最大的銀行將裁員至少1905人。
瑞銀集團宣布,將從今年6月份開始在全球范圍內進行5輪裁員,總共有50%到60%的前瑞士信貸員工可能被裁,預計總共可節省120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950多億元的成本。據分析師的估計,瑞銀可能在全球范圍內裁員3萬至3.5萬人。
花旗集團首席執行官Jane Fraser表示,將對這家華爾街大型投行進行架構重組,正為新一波裁員“做準備”。業界普遍認為,這意味著花旗銀行累計裁員約5000人。
富民銀行員工在職場社交平臺脈脈稱,公司正在展開裁員行動。有媒體向該行員工確認,富民銀行確在實施裁員,疑似預計裁員比例約30%。
富國銀行2023年在全球裁員1.2萬人,并且已經表明,可能會進一步裁員。
摩根士丹利計劃在其財富管理部門裁員數百人,新上任的首席執行官泰德·皮克(Ted Pick)正尋求控制該部門的成本。
實體零售行業:付費上班,裁員約4萬
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2024財年關店了20家大賣場,短短一年間減少了超過2萬名雇員,占比為20%。
“領頭羊計劃”讓滴灌通陷入“付費上班”的輿論漩渦。另一方面,超過100人、占比達四分之一的裁員,進一步讓其站到風口浪尖上。
和府撈面發表聲明稱,2024年和府撈面為精簡組織裁員120人左右,比例為1.4%,
耐克公司首席執行官在一封向全公司發出的電子郵件中告訴員工,公司將裁員2%,這意味著超過1600名員工將會被裁掉。
亞馬遜宣布將開啟新一輪裁員,預計影響超1.7萬名員工。
房地產行業:一年裁員約5萬
2023年,101家上市房企的總員工人數為82.92萬,同比2022年減少了4.78萬。平均下來,統計范圍內的房企在去年平均減少了473人。當中,有80家房企在2023年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員,減員人數6.09萬。

山雨欲來風滿樓,裁員潮陣陣襲來,背后是多個行業急迫降本的心態,也與利潤達到近幾年新低,甚至是歷史新低有關。無論是傳統制造業,還是新型行業,在下游市場縮水,訂單幾近腰斬的大環境中,為了生存只能大刀闊斧地縮減用工成本。而組織架構優化和人員的裁撤降薪,無疑是比較容易下手的方面。
除此之外,人員的大量裁撤也與當前市場智能化快速推進有著一定的關聯,AI智能化同步也加大了設備和生產線的無人化,那么勞動密集型產業自然也就迎來了歷史性的更新迭代。幾十萬人在“失業”邊緣徘徊,內卷的不是技術創新,而是低廉的成本;正如企業目前的競爭更多的是價格而非品質品牌,這不僅難以改善眼下的冷淡行業,反而讓多個領域的衰退冷淡愈演愈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