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俄大使張漢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俄之間的結算受到了第三國干擾,“之所以出現問題,是因為一些國家給我們制造了問題”。

進出口俄羅斯業務遭受打擊
據涂料采購網了解,近年來,因受到其因素的影響,很多涂料及原材料企業都紛紛前往俄羅斯,尋求新的發展機會,甚至有企業負責人年初就前往俄羅斯,進行市場調研,開拓新的市場。
在近期舉辦的俄羅斯涂料展上,我國廣東涂料考察團集體前往,其中包括了陜西寶塔山油漆、廣東順德嘉樂士涂料、東莞市珍和樹脂科技、江蘇惟德智能裝備、君子蘭涂料、巴德富集團、廣東四方威凱新材料、東莞大寶化工制品、湖南三環顏料等多家涂料、化工、設備企業。但這一變故,讓這些對俄羅斯市場抱有一絲希望的企業也受倍受打擊。
對于出口型行業而言,無疑是當頭一棒。不少企業表示,銀行不接收俄羅斯業務往來資金,這直接導致很多企業貨款的結算出現很大的風險。如果后期這種情況得不到改善,那么未來對于俄羅斯的出口訂單也將大幅度縮水。
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2023年1月至11月,中俄兩國貿易總額達到了2181.76億美元,歷史上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中國對俄出口1003.36億美元,同比增長50.2%;中國自俄進口1178.4億美元,同比增長11.8%。

除了金融行業之外,我國在長達兩年的俄烏沖突之中似乎已經受到了波及。比如:英國宣布50多項涉俄新制裁,順帶就制裁了3家中國企業;歐盟宣布第13輪對俄制裁,同時也制裁了4家中國企業;美國把9家中國企業列入制裁名單。他們的理由多為,這些中國企業和被西方制裁的俄羅斯企業合作,涉嫌幫助俄羅斯規避美國及其盟友的制裁。未來是否還會有持續的動作來干涉,或者波及到更多的領域,恐怕無人敢言。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不僅是出口型產品訂單受挫,更有可能是國內企業去海外建設的項目和工廠也會遭到停產或者休工的情況,幾千萬甚至上億的資金相當于打了水漂,無論是不是出口型企業,可能都會被部分波及。面臨國內市場持續冷淡和海外市場屢遭打擊的雙重高壓,未來能否搶奪到有限的市場份額,將決定企業是否能夠生存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