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月以來,先是恒大爆雷許家印被抓,再之后是碧桂園公開宣布“違約”,創始人賣私人飛機,從而牽出房地產行業TOP100房企中隱含著的多枚炸雷。
從碧桂園到融創再到綠地、華夏幸福、世茂地產、陽光城,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房企排名前100中,53家已爆雷或正處于爆雷邊緣,房企前30強已經爆雷20家,不知下一家會是誰。負債萬億的房企有4家,分別為,恒大、碧桂園、萬科、綠地控股,由此可見,就連一向以經營穩健著稱的萬科,目前也存在債務爆雷風險。

總負債最多的房企(TOP35)
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且占到GDP的5%以上,房地產行業的興衰總是受到大眾的關注,而在這背后,早已是多個行業的密集爆雷。涂料、化工、畜牧、鋼鐵、電器、汽車等多個行業幾乎同步出現了業績虧損、負債壓頂、賬款難回、資金鏈緊張等情況,對于企業的生存都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和考驗。
最大的雷來了!相當于30個恒大,50個碧桂園!
2023年地方政府合計100億的顯性債務和隱性債務,城投債務就占了三分之二,公開數據顯示有65萬億,相當于30個恒大債務總和,50個碧桂園,其中近40%是隱性債務。

均攤下來,各個省的城投公司負債依然高達2萬多億,超過一些省份年財政收入好幾倍,以河南省為例,2022年河南省年財政收入4261億,就算全省不花一分錢,也需要努力五年才能填補這個空缺。2023年以來城投非標違約事件大幅增加,達到116例,創歷史新高。


按照目前的城建規模,和城投公司的營收相比,如果沒有有效的防控措施,負債只會越來越多,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同時關聯行業一個接一個走入“背時人生”。
“防水茅”東方雨虹136億應收賬款懸頂,市值縮水超1000億
截至今年6月末,東方雨虹應收賬款為136.76億元,占總資產的三分之一,較一季度末增加18.75億元。目前,企業市值為602.67億元,較2021年的巔峰縮水了1016.22億元。
2020年至2022年,東方雨虹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17.30億元、319.34億元、31214億元,同比變動19.70%、46.96%、-2.26%。同期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3.89億元、42.05億元、21.20億元,同比變動幅度為64.03%、24.04%、-49.57%。2022年凈利潤幾乎腰斬。

國內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中植系,遭遇債務危機
中植系是國內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其負債規模高達3.72萬億,近年來一直陷入嚴重的債務危機。中植集團涉足地產、金融、能源等多個領域,過度擴張導致資金鏈緊張,債務難以償還。
此前,一封自稱恒天財富理財經理梁亮的自白書廣為流傳,信中說:中植系爆雷了,都是高凈值客戶,單個300萬以上的投資人有15萬,涉及金額2300億,單個客戶最大投資金額50多億。中植系組建了四大私募財富公司,即恒天財富、新湖財富、大唐財富、高晟財富,負責從社會上尋找高凈值人士,吸引他們投資。自2023年6月開始,中植系一系列理財產品頻繁爆出險情,不少理財公司停止兌付,高收益投資產品接連爆雷,讓眾多客戶的資金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于旗下四大財富公司多個定融產品沒有兌付,中植集團深陷兌付危機漩渦,一大批高凈值投資者慘遭收割。
“宇宙房企”總負債1.36萬億,首現100億巨額虧損
截至2023年中,碧桂園總資產為16185.29億元,總負債13641.6億元,凈資產2543.69億元,資產負債率84.28%。歸屬于公司股東的虧損約為489億元,上市15年首次出現百億巨額虧損。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為-10.72%和-22.74%,盈利能力持續惡化。2023年前九個月,碧桂園權益銷售金額1549.8億元,同比下降43.9%,9月份碧桂園權益銷售金額約61.7億元,連續第六個月環比下降,同比下降80.7%。

“南通建筑巨頭”深陷326億債務危機,票據持續預期
2022年5月以來,南通二建持續出現票據逾期。截至2023年1月底,處于逾期狀態的票據規模為1.51億元,規模繼續增加。2022年前三季度南通二建實現營業總收入183.56億元,同比下降12.51%;實現歸母凈利潤7.08億元,同比下降15.55%。南通二建總資產有480.71億元,總負債326.8億元,凈資產153.91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7.98%。
“家電連鎖龍頭”被申請破產重整
去年以來,國美電器就深陷破產傳聞。今年2月7日,國美電器新增4條破產重整信息。目前國美電器存在110余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總金額超17.6億元,此外,還存在多條限制消費令、失信被執行人和終本案件信息。

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國美電器總資產297.05億元,總負債196.99億元,資產負債率66.31%。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38億元,同比減少98.69%;實現利潤總額-20.63 億元、非經常性損益總額-2.24 億元,上半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4.75億元。
“最大鋁業巨頭”907億短期債務壓頂
2023年上半年,中國宏橋實現營業收入669.36億元,同比下滑3.72%;實現歸母凈利潤24.57億元,同比下滑68.69%。中國宏橋總資產為1893.58億元,總負債907.45億元,資產負債率47.92%。

“手機喇叭大王”總負債181億,利潤連續5年負增長
2022年,瑞聲科技歸母凈利潤8.21億元,同比下滑37.6%,凈利潤連續5年負增長,毛利率從2021年的24.7%下降至18.3%。截至2022年末,瑞聲科技總資產有403.43億元,總負債181.48億元,資產負債率為45%。

“豬茅”欠債1153億,市值腰斬跌資金缺口翻倍
“承包制”養豬模式一經傳出,“豬老大”牧原股份在資本市場上就連“栽”了好幾個跟頭。10月9日收盤價跌至35元/股,創下自2020年2月以來的階段性新低,總市值也跌破了2000億元。與2021年年初直逼5000億元的總市值相比,相當于跌沒了一個現在的自己。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牧原股份總負債1152.65億元,資產負債率達60.06%。牧原股份的短期資金缺口已經達到了330.07億元,較去年末擴大了整整一倍。

“飼料龍頭”巨虧138億元!負債超970億
轉型才剛過去2年,新希望就踩到非洲豬瘟的風口,而后陷入了“周期困境”之中,受到豬價萎靡不振的影響,今年上半年新希望虧損29.83億,最近兩年半更是累計虧損了138億。前兩年的加速擴張也導致負債越滾越大,截至今年上半年新希望的總負債為970.2億,流動負債為572.6億,但賬上現金僅為111.5億,交易性金融資產為7751萬,兩項合計僅不到113億,可見新希望已經存在一定的流動性壓力。
“西北大型水泥企業”總負債176億,流動負債近百億
2023年上半年,西部水泥的毛利潤從2022年的每噸71元降至每噸57元,銷售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為28.06%和14.86%,同比均有所下滑。截至2023年中,西部水泥總資產有312.66億元,總負債176.7億元,公司資產負債率為56.52%。西部水泥流動負債近百億,其中主要為短期借貸,一年內到期短期債務合計有39.15億元。

“新勢力四小龍”之一,威馬汽車爆雷
曾與蔚來、小鵬、理想合稱“新勢力四小龍”的威馬汽車或許是 “爆雷”中最受關注的一個,原因大概在于,它真的把車造出來了,還有 10 多萬的車主,10月9日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申請預重整。
“券商一哥”富安娜1億理財產品逾期
一則理財產品逾期公告把“券商一哥”中信證券和上市公司富安娜推到了輿論的風口。富安娜發布公告稱,公司購買的本該于2022年3月19日到期的“中信證券富安FOF定制1號單一資產管理計劃”已逾期,目前共計收到本金1350萬元,剩余產品本金1.065億元及投資收益到期未兌付,該產品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兌付的風險。
無論是連續虧損、賠的“底兒掉”,還是負債千億、資不抵債,抑或是幾百億的應收賬款躺在報表中遲遲未能收回,都將這些“巨頭”推向了非常悲慘的地步。房地產行業的整體“爆雷”,已經開始蔓延到上下游幾十個行業,資金斷裂,壞賬率急劇上升,正在形成一種裂變的態勢在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