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碧桂園因無能力償還4.7億港幣到期境外債務,公告正式爆雷。從8月的預告,到9月的壓哨支付,極力自救后仍未能逃脫升天,讓人不免唏噓。最新一筆是尚未支付9月17日到期的1500萬美元的美元債利息,也就是說碧桂園將在10月17日首次出現債務實質違約,這意味著碧桂園可能會遭到海外債權人的破產清算。

未交房子套數竟是恒大的4倍!碧桂園難填1.7萬億債務窟窿
作為宇宙第一大房企,碧桂園的“雷”比恒大的還要大。公開數據顯示,恒大爆雷時,全國在建項目是778個,而碧桂園當前的數量高達3121個,恒大的大約4倍。與恒大項目主要在一二線城市不同的是,碧桂園的項目多在三四線城市,銷售難度更大,平均單價可能也更低,不難推斷,其未交付的房子套數可能還不止恒大的4倍。

之所以會爆雷,與當前大環境下房產行業冷淡的趨勢有關。部分地區取消限購后,房地產商也沒能迎來翹首以盼的“金九銀十”火爆旺季,銷售情況依舊低迷。8月碧桂園預告可能違約之時,市場就迅速給出了反應,9月更是只賣了60多億,同比暴跌80.7%。
此外,碧桂園銷售模式與恒大類似,二者均為高杠桿高周轉型的快消型房企,其高達1.7萬億的債務中大部分都是短期債務,引發了市場對于碧桂園發展前景的擔憂。雖然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出售了總價值約為3億美元的兩架私人飛機,力求償還部分債務并增加現金流,但這與高達萬億元的債務相比仍是杯水車薪。
碧桂園近幾年房產售價持續下滑,僅2020到2022年,碧桂園全國折合均分別為8402元/平方米、8033元/平方米、7886元/平方米,但2022年,碧桂園銷售額仍然大跌38.81%,減少了近3000億,交出了并不完美的答卷。2023年上半年更是巨虧514.61億,可謂是生存艱難。

-房產供應鏈企業“慌不擇路”,踩踏持續進行中
碧桂園公開攤牌官宣違約的壯舉,將房產商與客戶之間這層默契的“窗戶紙”徹底捅破,也讓供應商們全線“炸鍋”,設計公司、家電供應商、精裝公司、建筑材料以及與碧桂園合作的銀行等近50家A股上市公司,被密集詢問與碧桂園相關的風險。供應商們有的成立專門應對小組進行款項催收,有的直接停止供貨,有的采取法律手段,生怕下手晚了就與恒大供應商落得同樣下場。要么商票屢屢換新卻無法兌現,要么“以房抵債”、“以股抵債”就是拿不到現款。
作為國民經濟支柱企業,房地產行業的興衰關系著鋼筋水泥、涂料化工等多個建材領域企業,生死存亡都與下游房地產的發展牢牢綁定。據涂料采購網不完全統計,東方雨虹、凱倫股份等上市公司以及紫荊花、華潤漆、中華制漆等知名涂料企業都曾與碧桂園合作,甚至多次被評為房企優質供應商。

如今資金鏈斷裂危機愈演愈烈,想必日后的項目進展也將受到影響,交房更是遙遙無期,這些供應商陸續澄清與碧桂園的關系以及賬款糾葛,擔心投資者和供應商不再信賴,更擔心有些賬款最終淪為難收回的壞賬。


連續6年攀上《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且排名不斷提升的碧桂園宣布“躺平”,給整個房地產行業帶來的震驚是巨大的,更揭開了房地產行業如今的真實狀態。1—9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87269億元,同比下降9.1%;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81568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1%。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98067億元,同比下降13.5%;商品房銷售面積8480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5%,銷售額89070億元,下降4.6%。

而隨著恒大、碧桂園以及多家百強龍頭房企的墜入冰窟,越來越多的房地產企業也難以保全自身。房產產業鏈上的建筑涂料、化工建材等企業,配套相關聯的裝飾裝修、家具家電、管材鋁材等工業領域,乃至運輸配送、設計廣告等衍生產業鏈上的企業都會被波及。“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產業鏈將會出現滾雪球效應,訂單減少、銷售額下降、盈利難等局面將陸續加碼。而在歷史車輪的不斷前行中,留給企業轉型升級、搶奪市場份額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