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隔近一年的時間,該公司又將離職設計師們告上法庭,在隨后的幾次開庭中,一審法院陸續判決97名設計師敗訴,設計師們對于這一判決結果并不認可,并決定上訴,據悉該案二審將于近日進行。內部人員表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其所在部門仍有多名員工的2020年度獎金未發放完成。
多省設計院“爆雷”
事實上,關于設計院的負面消息,在2023年屢被曝出,無薪放假、停工停業、欠薪停繳社保、鼓勵停薪留職……先是6月底上海某建筑設計院發布停工通知書,稱從6月28日起開始全體員工停工停產三個月。
而后又補發說明函,稱停工僅適用于施工圖部一組(9人),且僅為三個月,此舉措并非裁員行為。但這樣一家成立三十多年有著良好口碑的大企業,竟然因為沒有業務停工停產三個月,還是引發了大眾無盡唏噓。
隨后,遼寧省某建筑設計研究院發布“告全體員工書”,稱“自2023年7月17日開始,全體員工將執行為期3個月的無薪休假安排。”休假原因則是,“外部經濟形勢不斷惡化,設計市場持續低迷,項目資源日漸萎縮,同行競爭日漸加劇。企業內部生產成本逐年增加,經營負債不斷加重,公司近乎無法正常經營。”這家70多年的老牌設計院言語中透露出,建筑設計行業的繁榮時代落幕了。
7月底,上海另一家建筑設計公司表示,由于資金緊張導致項目進入停止狀態,公司實際已暫停相關經營活動,決定自8月1日起開始停工停產。
某網友曬出河南平頂山某設計院的《關于支持和鼓勵內部職工再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紅頭文件。目前設計院經營出現巨大困難,部分項目停工停產、催要賬款難上加難,無崗職工工資額度會大幅下降和緩發。該院鼓勵職工辦理停薪留職,積極開展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等方式來增加個人收入,同時也減輕設計院近期業務量嚴重萎縮、回收款入不敷出的困難。
江蘇南京某甲級建筑設計院因為欠薪問題備受關注,設計師反映,他們已經三個月沒有發工資了,社保也早停了,醫保斷交后現在已經無法正常使用,必須全部自費才可以。勞動保障監察大隊表示,他們已經接到了大量員工的投訴,大面積爆發是2023年6月底左右,才發現事情很嚴重,勞動監察部門已經按照法律規定正式立案。
業內人士透露,目前設計行業許多大型公司早已停工,有的去年就已停工,欠薪放假等情況頻發。原因是部分一線城市停止興建大型項目,二線、三線城市更是無底線的打價格戰,以求獲得一線生機,員工維權的手法也是多種多樣。

從放假3個月,到停工停產,再到鼓勵員工再就業創業,多家國內外知名設計機構的大動作,讓整個行業的窘境暴露在了大眾的視野之中,也給關聯產業敲響了警種。而造成設計院寒冬的“元兇”,名義上是市場環境變化、經營不善等多種原因,實際上就是房地產企業的低迷。
房地產行業爆雷,涂料企業業績紛紛下滑
業內人士指出,建筑設計景氣度與房地產行業景氣度關聯密切。建筑設計院“沒有項目”背后,是受到了房地產行業不景氣以及城市基建項目減少的影響。建筑行業的黃金時代也是房地產市場的強勢發展期,當時市場蛋糕很大,項目很多,并且競爭較小,設計院處于絕對優勢地位,項目的設計費用在當時的工資水平來說是非常可觀的,曾有設計院“三年買車,五年買房”的說法。
據涂料采購網不完全統計,過去幾年里,前100強房企里面,已爆雷的已有47家,基本上倒了一半,絕大多數都是民營大房企。
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7月的全國新房銷售,環比6月降低33.5%,同比去年7月降低33.1%,均有30%以上的跌幅,百強房企里有36家銷售額暴跌50%以上。按照這種趨勢發展,無論是地方負債太多的國企,還是實力不夠雄厚的央企,又能夠扛多久呢?
疫情之后的房產企業也沒有迅速回血,眾多房企面臨著債務多、資金吃緊、拿地少、項目少的情況,能夠給到建筑設計院的項目就屈指可數。除了建筑業之外,涂料、化工等建材行業也被“倒春寒”凍傷。2022年涂料全行業企業總產量約3488萬噸,同比降低8.5%;主營業務收入約4525億元,同比降低5.2%;利潤總額約233億元,同比降低23.7%。
2023年,盡管疫情防控舉措全面放開,但在下游行情不景氣的陰霾下,涂料行業仍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多家涂料企業也用數據曬出了自身的困境。科順股份2023年一季度歸母凈利潤5807.55萬元,同比減少41.37%;金力泰一季度凈利潤虧損約346萬元;渝三峽A一季度歸母凈利潤-1732.9萬元;中漆集團上半年股東應占虧損將大幅減少至1100萬港元至1360萬港元……
涂料采購網專家組指出,今年下半年的涂料市場整體走勢尚不明朗,除了房地產汽車行業之外,其他下游市場整體需求也基本處于低迷冷淡態勢,尚未出現極速復蘇態勢,這也決定了涂料化工等產業的市場在較長的周期內都會處于“僧多粥少”的激烈競爭之中,屹立鰲頭者少之又少,但不斷被風浪沖擊而退出市場的知名企業將越來越多,整個產業的考驗也才剛剛拉開序幕。
而對于眼下的涂料行業乃至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來說,如何保住根基是迫在眉睫的,減量市場不進則退,唯有拓展業務模式,引入設備技術,培育人才階層,以及提升品牌實力等逆勢而上的舉措同步開展,在近3-5年的份額爭奪戰中拿下更多的“蛋糕”,才有望熬過逆風時期,駛的更遠更穩。
(本文由涂料采購網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未經許可或未注明出處,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