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一下老牌電器廠傳來噩耗,38年老牌港資大廠——新安電器(深圳)有限公司突然宣布解散。其發布的“告全體同仁書”顯示,在全球經濟萎靡訂單減少的情況下,公司經歷了全球疫情影響,加上經營情況進一步惡化,決定提前解散,并擬于8月18日結束經營,所有員工的勞動合同將依法終止。
資料顯示,新安電器(深圳)工廠最初成立于1985年,高峰期員工達到10萬人,目前只有1000多名員工。其曾經是小家電出口龍頭企業,國內飛利浦咖啡機等多由其代工生產,如今卻要遺憾退市,從此跟江湖說再見了。
放假、停工、結業、解散……多個行業噩耗連連!
眼看2023年的“金九銀十”旺季將至,卻不是每家企業都能干勁十足的迎接,今年以來,無論是電子科技,還是工業制造,多個行業已經在倒閉的深淵旁搖搖欲墜。放假、停工、停產、結業、解散……多種不同的說辭背后,是企業艱難求生的失利,也是無可奈何的決策。深圳市友晟紙業布結業通知,稱受國際國內環境和疫情等各方面綜合因素影響,公司近年來生產經營年年虧損,難以為維。經慎重考慮,決定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停產結業,員工全部提前解散。
廣東理文造紙表示,計劃在2023年8-9月份進行停機檢修,最長停機21天。
龍璟印刷發布消息,公司因經營條件發生變化,場所發生變更,原有的經營模式生產設備遷移到江蘇南通,組建了新公司,公司將于2023年10月前正式宣告提前解散、停產結業。
東莞華基實業原本全廠放假至2023年2月底,希望3月份開始可以正常開工,現因客戶至今還沒有訂單而改變。根據事情,廠方非不得已繼續放假,假期暫定為3月1日至8月底止。

永利威建材(深圳)有限公司稱,8月3日起,除寫字樓職員外,各班組長實行分批進行輪休待產,正常上班的員工請積極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公司安排的工作,輪休的員工可自行安排時間,無需到公司報到。

紡織行業,30年印染大廠——東莞明海整染廠公告,因為全球經濟低迷、國內紡織整染行業經營極度困難,工廠也難以為繼。經工廠管理層研究決定,將全面停止營業,全體員工于6月30日解除勞動合同。

東莞興明服飾發布通知,稱受大環境影響,今年整體訂單持續減少,經營虧損嚴重,難以為繼,決定于2023年9月11日全面歇業,停止生產。
東莞市普士奇家具發布公告,因國際經濟狀況不佳,公司經營連續虧損,已無法繼續經營下去,決定自2023年8月1日起結束營業,解除與所有員工的勞動合同,七月份工資會在八月份發放。
浙江余姚某塑業工廠表示,廠里沒活都放假了,愁死人,上哪去找訂單呢?剛剛放假10天,現在開工了一半的機器,也只通知了一個員工上班,干不了幾天沒訂單又要停掉。

某鋼鐵廠員工表示,眼看身邊工廠都放假了,沒想到這么快輪到了自己,工廠停工放假半個月。

織造企業表示,客戶基本都是做外貿單的,接單情況不佳直接影響到了織造行業,目前開機率已下滑至75%,中小工廠在65%左右。如果后續單子接不上,還要繼續降開機率,可能還會停產觀望。這也影響了印染行業,進倉總量從春節后的1200米萬直接降到年中的600萬米左右,直接腰斬。

某大型設計院宣布,全體員工從7月17日起執行為期3個月的無薪休假安排。休假期間,全體員工的工資及福利暫停發放。且根據公司對涉及行業的評估,無法保障在公司恢復運營后,所有員工均有復工機會。

上海某設計院發布通知,稱6月29日起全體員工停工停產3個月。公司迫不得已才做出停工停產的決定,懇請大家給予理解。

東莞正廣精密科技發文通告,因形勢所迫,公司不得已選擇提前解散,將在2023年7月31日前結業解散。
江蘇昆山某精密機電企業表示,近幾年企業一直處于嚴重虧損狀態,部分車間已處于停機狀態,經慎重決定,從5月1日起放假6個月,員工實行輪流放假。

深圳市海量模具塑膠制品正式對外宣布結業,因經營困難,損失嚴重,公司決定采取結業止處理。


鋼廠每噸虧200元,平均開工率為67.6%,有些鋼廠已經放假,煉鋼廠電爐工序放假,軋鋼廠高線與雙高棒車間實行輪休,廣東某鋼廠輪休放假人樣工資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執行(1620元/月)。

白紙黑字的通知,是企業思忖良久做出的決定,鮮紅的紅章也像企業主內心留下的淋漓鮮血一般,給眾多打工人帶來當頭一棒。近期多名網友反饋的工廠放假、欠薪跑路、強制雙休等情況比比皆是,背后卻不是打工人的休閑自在,而是對當下的憤怒和對未來的迷茫。

某網友表示,自己所在的電子廠里又停工了,開始放長假,員工只能出去做日結工。目前已經打算辭掉電子廠的工作,和工友一起去物流快遞做分揀了,至少還能有一天的210元。江蘇蘇州某電子廠通知放假,員工直呼太難了。網友跟帖表示,每天八小時,上五休二非常輕松,工資卻只有2000多,確實是哭笑不得。
廣東省東莞某企業發布停業通知,稱因受市場環境影響訂單急劇減少,公司持續性虧損加重,加上客戶倒閉欠款1500萬余元無法收回,導致公司無法繼續經營,經慎重考慮決定停產結業,全廠員工工資清算及補償正在協商處理。
廣東省某企業發布結業通知,稱疫情三年使公司一路走來舉步維艱,年年營業,年年虧損,現今熬過了疫情卻沒能扛住行業的風變,經研究決定,現對公司采取結業止損處理。
廣東某收縮膜工廠宣布8月放假,工人們在車間里忙著清理機器。
某網友表示,7月中旬沒活干,停機停產放長假,8月又接到通知,繼續不開工等通知,只能在家休息。
老牌印企深圳市冠達印刷傳出由于經營不善、資金鏈斷裂、老板連夜跑路的消息,已處于倒閉狀態。
深圳的萬彩玲瓏包裝制品有限公司傳出停業跑路消息,工廠目前已全面停止生產。
某工廠沒訂單,不得已只好強制雙休,頻繁放假,員工要求保底工資,工廠則憤怒暴起,你們管我要保底,我管誰要保底。
熬過了疫情,沒熬過現實,沒訂單成為“催命符”
對于眼下的行情,部分工廠老板表示,都說裁員降薪,可是有些工廠連連裁員的機會都沒有,而是倒在了掙扎求生的路上。熬過了疫情,卻沒熬過現實,原本以為3年疫情過去后,一切都會回歸自然,現在不少工廠還是沒能增加訂單。嚴峻態勢之下,部分小型加工廠已經倒閉破產,空留下老板的兩行淚和一身的負債。大中型加工廠也在壓力重重之中,選擇了放假結業,停產結業等,后續是否仍會走入深淵恐怕無人能知。
停工停產,放假結業,有些是徹底解散一勞永逸,有些則是3個月之后再3個月,無止境的放假和最低工資,那么員工能不能堅持下去還是個問題,大部分都是忍受不了最低工資選擇離開。不怕加班,就怕休班,不怕干活太累,就怕工作太閑,提桶打工族的心聲就是多掙錢,而逐漸減弱的訂單確實會給他們帶來無窮的失望。
縱觀這些這造業企業困境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為訂單減少,而坊間“訂單被搶”、“訂單流失”的話語已經流傳已久,外貿行業也沒能如預想中迅速回暖。據海關總署數據,以美元計,今年7月份我國出口2817.6億美元,下降14.5%,降幅較6月擴大2.1個百分點,創2020年3月以來新低。

這背后是全球經濟復蘇低迷的殘酷現實,意味著歐美等世界主要經濟體在通脹形勢之下,外需仍舊乏力,對我國的外貿出口造成一定的不利沖擊。此外,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加大,也促進不少經濟體正在將產業鏈外遷,擾亂了我國部分產業的關鍵供應鏈環節。作為全球化時代的參與者,外貿出口的冷淡給越來越多的企業帶來了挑戰,如同烏云壓頂般的風暴席卷了多個行業,而在全球經濟仍未火速回暖之際,或許要更多的對策才能緩解一二。
(本文由涂料采購網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未經許可或未注明出處,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