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個社交平臺盛傳廣東省某崗位集體降薪25%的消息,引發網民熱議。而在此之前,國內已有多個省份調低了該崗位薪資。其中,浙江降薪25%,江蘇降薪15%,福建降薪20%。

互聯網、科技、銀行、證券等行業掀起“降薪潮”!
眾多網民紛紛呼吁公開澄清,但截至發稿,官方并未公開回應,這也讓降薪事件在短時間內迅速發酵。有人戲稱,“鐵飯碗”都保不住了,何談其他的行業呢,恐怕更是雪上加霜了,不信看看醫療、互聯網、銀行、證券等行業幾乎腰斬的薪資就能窺知一二了。
涂料化工企業最高降薪50%
金力泰管理層已于2022年第二季度起主動降薪50%;
凱倫股份2022年人均薪酬為12.95萬元,較2021年下跌5.88%;
松井股份2022年人均薪酬為18.75萬元,較2021年下跌0.16%;2022年報告期員工平均薪酬為18.72萬元,較2021年同期的18.75萬元減少0.03萬元;
科順股份2022年人均薪酬為15.01萬元,較2021年下跌2.53%;
菱湖漆2022年度關鍵管理人員薪酬較2021年同期減少了31.10萬元。長期應付職工薪酬較上年度減少33.05%,2022年應付職工薪酬為3,334,576.29元,同比減少83.63萬元;
科德科技2022年應付職工薪酬為4,525,428.78元,同比減少71.58萬元。
醫護降薪15%-35%
廣西某二甲醫院醫生表示:“我是一名急診科的醫生,從業15年,從3月份開始急診科被大幅降薪,但是工作量一點沒少,真的是月月都降,從到手6550元、5324元,到現在4210元,降幅超過35%……”
此前,深圳醫療衛生系統已經發文要統一降薪,深圳某醫院工作的博士表示:“編制也沒有,去年因為入職晚,年終獎也沒有,今年半年獎也沒有,現在說要降薪了,年終獎也取消了,房租房價也高,深圳這種一線城市大家以后要來的請三思而行!”
房地產暴力降薪50%
某房企發布了《關于全員調崗調級調薪的通知》,其中裁員比例不詳,但是人員調動流動很大。降薪調整幅度更是大的夸張,如總監直接降為副經理、撤并城市公司、降薪5%-50%不等。

水泥產業鏈降薪,員工工資只剩不到1000元
近期多地粉磨站、攪拌站處于停產狀態,山東區域多個水泥企業通知停放散裝水泥的員工放假,貴州區域某企業負責人表示,工廠自4月下旬起停窯放假,6月15日剛開沒一個月,這兩天又要停了,停窯期間放假工人到手工資只有700~800元/月。
券商高管降薪超6成
2022年國內43家上市券商的員工人均薪酬從2022年的59.64萬下降到48.32萬,降薪幅度達到18.98%。某券商的副總經理薪酬由2021年的527.78萬元下降至2022年的110.97萬元,總經理與監事的薪酬降幅均超過了百萬元,頭部券商中金公司降幅達到了29.60%,人均年薪從116.4萬驟降到了81.9萬元。

有32家上市券商高管出現降薪,其中有兩家頭部券商高管薪酬降幅超6成,五家公司高管薪酬降了一半還多。平均來看,上市券商高管降薪幅度約為3成。

豬企技術員月薪從12000元到8500元
某網友曬出豬場技術員的聊天記錄,豬場坐標湖南,5000頭母豬場,該場現在在改革,技術員薪資從原來的1.2萬直接砍到3500元,而且還是沒扣伙食費、電費、五險一金。網友表示,如今配懷5個技術員都離職了,配懷的豬已經三天沒喂了。

網約車時長費降低40%
滴滴先是在深圳宣布司機端即將降價,引發了深圳滴滴司機的大規模抵制,并互相呼吁停止接滴滴平臺的訂單。隨后司機“降薪潮”開始席卷金華、溫州、臺州、海口、貴陽、清遠、惠州等全國多個城市。溫州工作日晚高峰時長費下降33%,工作日早高峰時長費下降14%。臺州工作日晚高峰時長費降幅超過40%。海口的滴滴司機預估,執行新運價后,司機“降薪”幅度至少達到10-15%之間。

鋼企降薪60%-70%左右
不少鋼企開始逐漸采取降薪措施,以減輕經營壓力。某網友表示,鋼鐵廠已經降薪60%-70%,很多員工辭職調動,周圍的飯館都沒有食客了。也有網友說,工資縮水3000元,只能喝水了。


8成銀行人年薪下降
2022年10家上市股份銀行中,人均年薪下降的占到了8成,降薪幅度超過5%的就有3家,分別是渤海銀行、民生銀行和平安銀行。21家上市城農商行中,2022年員工人均薪酬出現下降的有11家之多,幅度超過5%的就有3家,分別是滬農商行、廈門銀行、上海銀行。

科技大廠CEO薪酬被砍半
科技大廠迎來高管降薪潮,英特爾中層員工薪酬削減幅度為5%,副總級別為10%,高管為15%,CEO降薪幅度最大,為25%。蘋果CEO庫克今年薪酬會削減40%以上,華爾街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表示將降低CEO的薪酬。美國存儲芯片巨頭美光宣布CEO、首席財務官等高管基本工資降低15%。

北京零工市場降薪一半左右
作為北京最大的勞務市場之一,馬駒橋零工市場降薪了。由于找工作的人數暴增,工價大幅降低,去年賣體力的活(比如搬運、拆房等)工價常在260-280元/天,但現在的報價只有180-200元/天,為了能有收入,總有人選擇接受這樣的報價。

不難發現,目前的降薪潮已經覆蓋到越來越多的行業領域,且還在迅速蔓延。作為一種降本的方式,降薪也被稱為“軟裁員”,不僅可以直接減少成本費用支出,也能夠讓員工心態“崩潰”主動離職。但在目前的形勢下,連網約車、外賣等號稱“退路”的行業也受到了碾壓,更讓打工人退無可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4月,16-24歲勞動調查失業率創2018年統計數據以來的新高。因此越來越多的務工人員擠入市場爭搶崗位,加劇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在人員優化結構調整的同時,任正非所提到的“寒氣”正在席卷每個領域,全民降薪的時代已經來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