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顯示,東莞捷榮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09月25日成立,是當地規模最大的模具廠之一,曾登上過廣東企業500強。其產品主要涉及精密模具、精密結構件、熱能管理組件等,產品主要用于智能手機、智能手表、 VR /AR、平板/PC、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領域。同時也是三星、華為、TCL等公司的核心供應商。
從另外一方面來講,模具廠是其他很多制造企業的基礎,它的減產說明很多制造型企業流水線開始停工,制造業正經歷著寒冬。
值此之際,塑化行業迎來了同樣的“困境”!
華東爆倉!華南爆倉!化工廠急需訂單!
自節后歸來,全國各地的塑料倉儲均出現一個“爆倉”和“滿倉”的狀態,就連上游石化廠的訂單也爆單了,雖然下游需求仍未完全恢復,但部分化工原料價格相對堅挺,塑料行情處于一種焦灼的狀態,核心原因就是因為下游制品廠的外貿訂單未能得到合理釋放。
余姚多個倉庫爆倉↓↓↓

華南塑料城倉庫也基本爆倉,但卻不能停下囤貨的腳步,不少化工老板表示“壓貨等行情”、“低價囤高價賣”。

“爆倉”≠“爆單”,塑料老板壓貨一年還是虧!
一般來說,倉庫爆倉就意味著企業訂單爆滿,應該是生意紅火,然而事實上,目前的塑料城倉庫爆倉卻多是因為庫存積壓。
有采購老板表示:“往年417料都能用7-8噸,但去年買了5噸,到現在還剩2.5噸……”
塑料老板們也切實發聲:“確實沒有訂單,倉庫都堆不下了,只能往外面放。”
其實就“爆倉”而言,無非就是塑料老板們主動囤貨和被動庫存積壓的區別了。
被動囤貨還好說,畢竟疫情以來積壓在手的庫存不在少數,而主動囤貨就不得不聊到ABS了。有文安大佬表示,賣菜的,養豬的,倒機床的,搬運工都壓點些417料在手。
近幾年,ABS熱潮迭起,3年內新增超600萬噸新產能,加之ABS成本庫存量一直居高不下。究竟是是“抄底”還是“抄家”?全看2023年市場供需矛盾是否能解決了?
原料瘋漲,下游熄火,塑料行情“焦灼”!
今年以來,我們似乎聽到了很多的漲價信息,如鈦白粉行業集體漲800-1000元/噸;如MDI 乳液等相關行業,集體漲超上千元/噸。開年來市場也營造出來了“漲價氛圍”,但這樣的行情演繹了近兩個月后,塑料不得不面對一個真實現狀:
原油漲!塑料不漲!
原料漲!塑料不漲!
國外漲!塑料還是不漲!
因為,下游熄火了!
氣氛都烘托到位了,但事實勝于雄辯,經歷了疫情三年,國家也好,居民也好,“錢袋子”確實沒以前那么鼓了,盡管有各種房地產、汽車等相關政策提振,但消費需求和經濟恢復仍需較長時間,內需緩慢恢復中,外貿訂單又被“搶”,行情可不“焦灼”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