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王某、鄭某、吳某芬等7人被馬鞍山警方分別以涉嫌詐騙罪、假冒注冊商標罪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
前期,馬鞍山市公安局楚江分局在森林分局和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對一起以打假為由實施詐騙的案件深挖細掘,順藤摸瓜,成功破獲系列詐騙案和假冒注冊商標案,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查封制假工廠1個,扣押制假造假相關設備10余臺,查凍涉案資金130余萬元。

消失的工地“負責人”
2021年12月底,馬鞍山市花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舉報稱,一處施工工地使用的某品牌工程漆為假冒偽劣商品。執法人員到達現場后,發現82桶某品牌油漆確實存在問題,經現場調查詢問后,一名自稱李某的現場負責人承認這批油漆是其購買的,執法人員便對李某的身份信息進行了登記,暫扣全部油漆,并將部分樣品進行送檢。

次日,在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想向李某進一步核實情況時,卻發現李某始終聯系不上,如同消失一般,這讓執法人員察覺這起舉報事件非同尋常,懷疑李某是否在別的工地上也存放了假涂料,以至于他們的介入,讓其成了驚弓之鳥。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市場監督管理局便向馬鞍山市公安局反應了情況,希望公安機關可以協助偵查。
市公安局在了解情況后,將該案交由楚江分局進行偵辦。
一通電話牽出“打假”陰謀
民警根據之前李某的登記信息進行核查時,發現李某所提供的身份信息均為虛假信息。在與市場監督管理局溝通后,民警要來了舉報人王某的聯系電話,希望能從其處獲取一些線索。經了解,王某是上海某公司的職業打假人員,長期幫助某知名油漆品牌方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打假服務。
很快,民警撥通了王某的電話,在表明身份和來意后,王某卻顯得十分意外,并下意識地說了一句“這種低于5萬元的假冒偽劣商品舉報,你們公安應該是不介入的吧?”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民警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句話的異樣,并且在后續的通話中,也發現王某在某些關鍵問題的回答上漏洞百出。此時,民警已經察覺到了王某的異樣,為了不打草驚蛇,民警選擇淡定地結束了通話。
使用虛假身份、無故消失的“李某”,語出驚人,反應怪異的王某,兩人種種的不合理行為,似乎都在告訴民警,這兩人的背后肯定隱匿著什么秘密。隨后,民警以王某為突破口,開展了進一步調查,通過調取王某近期的出行情況及沿途監控,警方有了重大發現。監控視頻中一名經常與王某同行的男子,經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辨認,正是消失已久的“李某”。一場“唱雙簧式”的打假鬧劇即將被終結。

(圖為品牌方送錦旗感謝辦案民警)
“假打”終遇“真打”
經民警查明“李某”的真實身份為鄭某,不僅與王某是同鄉,并且兩人最近往來頻繁,有著多次同行、資金往來等情況。隨著進一步的深挖,警方基本可以斷定這是一個先制假,再打假,以騙取品牌方打假獎勵經費的犯罪團伙。
在掌握充分證據后,2022年7月,民警分赴山西、江蘇兩地將犯罪嫌疑人王某、鄭某、楊某抓獲。根據三人的供述,同年10月,民警在江蘇省宜興市將吳某芬、杜某琴、吳某軍等3名制假人員抓獲歸案。

(圖為王某、鄭某接受審訊)
經查,王某作為專職打假人員,覺得用常規手段打假,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收入不穩定,便通過從吳某芬等人處購買假冒的某品牌油漆,然后伙同鄭某、楊某在安徽、江蘇、河南等十余個省市,尋找工地、倉庫堆放自己購買的假冒油漆,再以自己品牌打假人員的身份向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舉報,最后將偽造的打假事實報送給品牌方,從而騙取打假獎勵資金。自2018年以來,幾人合計作案59起,涉案資金達130余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