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工信部三部門聯合發布公告稱,對購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間內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以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促進汽車消費。這已經是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政策第三次延期,也證明了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扶持。

太火爆!美的、小米、百度等跨界“造車”!
在政策、市場的共同推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實現快速增長。8月份國內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為52.9萬輛,同比增長111.2%,環比增長8.8%,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回升,單月零售滲透率達到28.3%,再創歷史新高。今年1至8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了397萬輛和386萬輛,市場占有率也達到了22.9%。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超過550萬輛,到2025年全國新能源汽車新車保有量將超過2500萬輛,到2030年將達到8000萬輛。
而頭部企業的產銷量也十分喜人,在造車新勢力方面,8月,哪吒汽車“U+V”交付16017輛,同比增長142%;零跑汽車交付量達12525輛,同比增長超180%;蔚來交付新車10677輛,同比增長81.6%;小鵬汽車交付9578輛,同比增長33%;極氪001交付7166輛,累計交付已達37205輛;理想汽車交付新車4571輛,同比下滑51.5%。
數據顯示,我國現存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50.56萬家。2022年上半年,我國新增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11.04萬家,同比增長50.89%。2021年新增16.82萬家,同比增長131.41%;2020年新增7.27萬家,同比增長87.59%……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新成立注冊的企業外,還有不少各行各業的企業跨界前來分羹。

小米宣布加入造車大軍,截至目前,小米已先后投資了近40家汽車產業鏈以及電池產業鏈企業。根據財報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小米研發投入34.9億元,僅智能電動汽車單項研發費用就達4.25億元。

華為與北汽極狐、小康股份賽利斯和長安汽車合作推出了多款車型,通過Huawei Inside模式和部分方案上車的模式。
富士康與印尼煤炭企業Indika Energy宣布成立合資企業Foxconn Indika Motor,計劃在印尼生產電池和電動汽車。
格力成功收購了銀隆新能源,以讓其董事長董明珠再續“造車夢”。
美的威靈汽車部件三大產品線現已投產,新能源汽車新品發布會上,美的公布其機電戰略布局、旗下Welling汽車部件產品,例如源動力能量倉,激光雷達。
海爾同上汽集團簽訂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智能制造轉型、智能汽車研發與應用、車家互聯、新能源和智能化車輛應用推廣等領域深度合作。
海信集團與蔚來簽署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領域、海外市場拓展、家電產品集采等領域開展多產業、全方位的戰略合作。
百度集團汽車品牌集度在元宇宙希壤舉辦了首場品牌發布會ROBODAY,正式發布首款汽車機器人概念車ROBO-01,首次對外展示了主動可變形結構設計、3D 無界一體式大屏、0重力座椅、AI像素燈、雙頂級算力芯片等產品配置。
聯想官方公開了一系列汽車業務崗位,開始涉足新能源智能汽車領域,引發外界廣泛關注。
泡泡網、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2015年進入汽車領域,開始大規模發展新能源汽車之路。截止2022年6月30日,理想ONE累計交付量已達184,491輛。
汽車互聯網領域的領先企業易車創始人李斌,2014年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截至2022年5月31日,累計交付量達到204936輛。
作為房地產行業的地標性企業,恒大集團也積極投身新能源汽車領域,開啟造車之路。在忙于自救的過程中,港股上市公司恒大汽車宣布,恒馳5于2022年9月16日在天津工廠量產,10月開啟交付。
新能源汽車真的環保嗎?燒的是電還是煤
為何眾多企業紛紛跨界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一方面,是源于企業本身面臨增長危機,如市場飽和、紅利消失、行業低迷、增長乏力等。另一方面,則是看到新能源汽車的綠色環保特性,看好政策發力之下,行業將成為投資版塊的“新寵”,因此想要瓜分紅利。但是新能源汽車真的如大家所言,那么環保節能嗎?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用的是電力資源,我國發電方面分為煤電、光伏,水電,風電等。我國2021年的發電量達到了81121.8億千瓦時。其中:
1、以煤炭作為主燃料的火力發電量依然占據首位,總量攀升至57702.7億千瓦時,約為我國全社會發電量的71.13%;
2、水力發電量排第二,2021年產生的電力為11840.2億千瓦時,約為全國總發電量的14.6%;
3、風力發電排第三,2021年產生的電力為5667億千瓦時,占比6.99%;
4、核能發電量為4075.2億千瓦時,占比5.02%;
5、太陽能發電量為1836.6億千瓦時,占比2.26%。

從裝機容量結構來看,2021年火電占比54.6%,是最主要發電形式。燃煤機組裝機容量占比超過八成,火電以燃煤發電為主。因此目前很多新能源汽車表現上看似很環保,但幾乎所有的電主要來自于煤電,汽車企業只不過是把汽油的污染轉接給了煤電企業,所以新能源汽車的環保性優越性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曾表示,新能源汽車行業目前成為了一個風口行業,吸引了大量技術、資本向這個行業匯籠、集聚,在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部分省市、地方確實存在著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的情況。如果沒能看明白新能源汽車的環保電力背后隱藏的“煤電”沖突,那么盲目投資可能會造成環境的更加惡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室副主任任澤平表示,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并非最終解,甚至帶有偽新能源的概念,主要以煤電為主,未來“綠電+儲能”的模式才算真正的新能源。最終夢想,主要包括可再生發電和電力綜合利用領域,比如風電、光伏等上游清潔能源替代,比如新能源友好并網的新一代電網、新型儲能等。
在全球雙碳和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從煤電到“綠電+儲能”無疑是重要賽道之一。光伏、風電等發電方式將徹底顛覆煤炭火電,成為綠色環保的不二選擇,一方面可以均衡能源結構,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比重,另一方面,通過介質或設備,把能量存儲起來,在需要時再釋放,也可以充當發電側和用電側之間的“緩沖墊”。彼時就可以真正實現能源行業的洗牌,也將推動整個產業的格局重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