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市公司圣濟堂公告了旗下化工生產基地貴州赤天化桐梓化工有限公司暫停甲醇生產的消息。8月16日起,桐梓化工決定停運甲醇裝置進行臨時檢修消缺。至9月13日已完成了對甲醇系統裝置設備的消缺處理。但圣濟堂研究決定,對桐梓化工甲醇產品實施暫時停產,并表示此舉將導致公司2022年度甲醇產量、營業收入同比下滑。

對于此番停產的原因,圣濟堂稱,由于甲醇產品市場銷售價格持續低迷,其原材料煤炭價格不斷上漲,如恢復甲醇系統生產,將出現產成品價格倒掛,產品利潤為負值。2022年上半年,圣濟堂凈利潤虧損9572.54萬元,同比減少216.48%。
據涂料采購網了解,自2021年10月份的4000元/噸高位跌落后,甲醇市場整體呈現低迷走勢,7月、8月中旬都一度跌至2400元/噸上下,較去年四季度高值暴跌了40%,相關生產企業業績也出現虧損。
虧損、低迷、現金流緊張……多家企業果斷停產
圣濟堂的一紙停產公告,揭開了近期多個行業嚴重虧損的“遮羞布”,在外圍壓力持續加大,全球經濟衰退預期不斷加劇的重壓下,越來越多的企業迎來了訂單腰斬、行情低迷的“經營不善”態勢,用停產的方式來躺平避險成了大家共同的選擇。
磷肥:24家企業停產,11家企業半停產
云南中小磷肥企業反映,海關總署自2021年10月15日開始執行化肥出口法檢政策,由于昆明海關法檢時間過長,企業產品出口受阻,庫存積壓嚴重、資金周轉困難,加上目前國內化肥處于銷售淡季,導致企業大范圍停產和半停產,并出現十年未有的虧損狀況。
現在國際市場化肥價格又大幅下跌,磷肥價格8月下旬噸價已下跌近千元,目前外方已陸續提出撤銷合同、退款、索賠要求。由于出口不暢,現在工廠被迫放假,企業也無訂單可以生產,經營十分困難。截至8月底,省內中小肥企中已有24家停產,半停產的有11家,積壓各種化肥42萬多噸,沉淀資金11.26億元,企業生產經營幾乎停擺。
鋼鐵:71%的鋼廠停產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貴州地區2021年1月-7月粗鋼累積產量291.06萬噸,2022年1月-7月,粗鋼累計產量252.74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38.32萬噸;2021年7月粗鋼產量41.05萬噸,2022年7月粗鋼產量24.88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16.14萬噸。

貴州一共8家鋼廠,目前在產的只有三家,其余5家鋼廠全部停產,且都是電爐廠,貴州省電爐鋼廠停產比例高達71%,上半年因為宏觀因素,大環境所致,利潤倒掛,不得不停產來減少鋼廠損失。9月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降臨貴陽地區,燃起的希望瞬間破滅,黃金九月還得繼續停減產。
多層電路板:一直虧損,廣州泰華停產整頓
超華科技宣布對連年虧損的全資子公司廣州泰華多層電路股份有限公司實施停產整頓。公司人士稱,“廣州泰華是我們2016年收來的一個子公司,營收占比較小,但一直處于虧損的狀態,我們也是整合公司產業,想辦法做一些改變。”
根據公告,廣州泰華連年虧損主因在于受疫情影響生產規模逐年下降,且管理層管理不善;停產整頓預計無法在短時間內恢復生產,暫時也無法預估對上市公司的具體影響。
食用菌研發:眾興菌業現金流難以維系,已經停產
眾興菌業披露公告稱,公司于9月5日收到參股公司四川豐藏現代農業的通知,豐藏農業因現金流難以維系,現處于停產狀態。豐藏農業主要產品為雙孢菇,產能約為15噸/天。公司總資產1.95億元、凈資產僅為7629.20萬元。今年上半年,豐藏農業的營業收入為1753.25萬元,凈利潤為-459.18萬元。

眾興菌業凈利潤卻極不穩定,在2016年達到1.59億元后,公司凈利潤卻出現了三連降。今年上半年,眾興菌業的歸母凈利潤為-2003.2萬元,同比大幅下滑259.85%。2022年8月以來,受四川限電影響,企業直接損失較大,致使其現金流難以維系。

LED材料:市場萎縮虧損家具,晶微電子階段性停產
蘇州晶品新材料發布關于全資子公司停產的公告,徐州晶微電子科技系蘇州晶品新材料的全資子公司。晶微電子因去年底市場萎縮,已處于虧損狀況。加之今年疫情影響,不得不階段性停產,虧損狀況加劇。疫情之后所在園區采取停水停電措施,公司與園區多次磋商無果,最終導致晶微電子處于完全停產狀態。
鑒于公司的子公司徐州晶微已無法正常組織生產作業。另外,公司的主要業務更大程度萎縮,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子公司徐州晶微停產將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公司采用目前的已有設備維持現有客戶的訂單,同時縮減開支,盡力爭取早日擴大復產范圍。
汽車:銷售低迷庫存增加,雷諾三星停產24天
韓國五大整車廠商之一的雷諾三星汽車宣布,因銷售低迷導致庫存增加,為了調整生產量,其在韓國的唯一工廠——釜山工廠計劃從本月25日起到下個月18日停產24天。

事實上,停產以避險的方式并不鮮見,疫情的蔓延已經讓各行各業都面臨緊迫的態勢,近期愈演愈烈的能源危機之下,宣布減產的企業也越來越多。
化肥巨頭CF工業宣布,將暫停其在英國唯一的工廠——比靈漢姆工廠的氨生產,以應對飆升的天然氣價格。
挪威化肥巨頭雅苒宣布,由于歐洲的天然氣價格創歷史新高,雅苒正在實施進一步的減產。
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集團表示,將減少化肥原料氨的生產,以降低對天然氣的需求。
鐵合金工業協會錳系專業委員會召集全國40余家錳系會員單位緊急召開了視頻會議,要求嚴格限、減產60%以上。
……
盡管彼時這些企業只是想要用減產來阻擋成本提高來減少虧損,但如今這種“威脅”卻成了真,低迷疲軟的下游行情帶來的必定是萎靡虧損的悲慘局面。既然下游無法控制,企業也只能通過自律性主動減產來控制供應端,以求人工打造供不應求的行情,重拾信心和利潤。但在全球訂單并不樂觀、金九銀十都難以火爆起來的當下,想要扭轉乾坤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