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訂單荒”來襲導致70多家化工企業封盤不報價后,近日化工行業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停車”、“減產”、“降負”,聚苯乙烯PS行業開工率由年初的90%將至目前的54%,已降至2年以來的低位。而整個行業開工率降至5成的原因是盈利能力的下降和平均利潤的急劇下降,部分化工產業利潤僅為33元/噸,不停工也賺不到錢了。

2020-2022年國內PS行業開工負荷統計
開工率5-7成!多種化工品市場需求減弱
聽起來減少產量和降負荷開工是很匪夷所思的,但事實上這絕不是一時興起,因為目前已經有很多化工領域的生產商采取了這種措施來進行“短暫避險”。
對二甲苯
近期國內對二甲苯開工率在7成多,西北地區對二甲苯裝置開工在5成左右,由于西北地區原料運輸情況受到一定限制,場內裝置開工較低。亞洲PX裝置開工率維持低位,整體來看亞洲地區對二甲苯裝置開工率在6成左右,下游PTA及紡織行業行情回落,預計后期對二甲苯市場價格或將小幅走低。
苯酐
石家莊白龍化工苯酐裝置運行穩定,該裝置產能8萬噸,廠家裝置開工率在7成左右,廠家苯酐暫時不對外報價,場內庫存低位,近期下游采購不積極。
瀝青
供應端來看,整體開工率不高,維持低開工水平,供應量維持低位,延續去庫態勢。需求端來看,需求整體處于弱勢,高價對需求產生阻礙,投機需求增加,北方剛需采購支撐,南方多陰雨,需求難以提升。
PTA
PTA上半年檢修維持高位,平均開工率80.5%,低于21年平均近7個百分點。本周國內PTA市場行情跟跌,且跌勢明顯,PTA行業開工率在77%附近。當前裝置除了年度檢修計劃外,因利潤偏差、PX緊張出現的計劃外檢修也有所增加。
氯化石蠟
6月上旬氯化石蠟52價格小幅下跌,各地區有價格差異,企業開工率不高。下游需求平淡,氯化石蠟供需雙弱,6月中旬氯化石蠟52價格再度下跌至月底。
PVC
近日PVC國內現貨市場行情繼續下行,期貨價格連續13個工作日下跌,打壓現貨市場情緒。下游企業及貿易商觀望情緒濃厚,拿貨方面態度謹慎,采購意愿不強,PVC現貨市場出貨不佳。目前PVC處于淡季,內需較弱,市場成交不佳,開工率也較低。累庫明顯,市場信心不足。
己二酸
己二酸開工率較之上周持平為主,目前維持在6.5成左右。價格繼續走低,周跌幅在1.48%。周末己二酸市場價格區間在11800-12000元/噸。市場需求清淡,廠家走貨不暢,庫存壓力明顯等原因。
新戊二醇
天氣逐步轉熱,新戊二醇的終端行業進入淡季,生產商成品庫存累積,限制行業開工率提升,產銷不旺導致原料采購以剛需為主。
盡管以上開工率降低的化工品看起來零星不多且關聯性不大,但實際上,在錯綜復雜的化工市場中,任意一種化工品的動態都會引起蝴蝶效應。下游工業、制造業等行業行情低、銷量暴跌,對于涂料、化工品、建材的需求也就會有所下降。樹脂產業鏈上的新戊二醇、異丁醛也會被波及,塑化產業鏈上的PVC,紡織產業鏈上的PTA,以及多種衍生化工品都會被推向更冷的寒冬,無人能夠毫發無損的生存。
崩盤!多種化工原料7連跌
眾多化工領域開工率低,主要因素還是需求群體處于弱勢,高價對需求產生阻礙。目前北旱南澇,需求難以提升。而化工企業在訂單減少的情況下,為避免庫存堆積或者解決已經出現的庫存壓力,只能減少開工率,主動減緩正常的生產、運輸、銷售等一系列流程。
除了開工率降低,化工行業還做出終極自救措施——降價。據涂料采購網不完全統計,部分化工品價格連續7連跌,價格下跌最高超過6000元/噸,整個化工市場驚現“崩盤”態勢。
新戊二醇七連跌,累計跌價4850元/噸,目前報價11300元/噸。
BDO七連跌,累計跌價1900元/噸,目前報價20050元/噸。
雙酚A七連跌,累計跌價1850元/噸,目前報價12900元/噸。
環氧氯丙烷七連跌,累計跌價1816元/噸,目前報價15950元/噸。
正丁醇七連跌,累計跌價1650元/噸,目前報價8150元/噸。
DOP七連跌,累計跌價1620元/噸,目前報價9720元/噸。
丁酮七連跌,累計跌價933元/噸,目前報價10150元/噸。
丙酮七連跌,累計跌價540元/噸,目前報價5575元/噸。
苯酚七連跌,累計跌價512元/噸,目前報價10575元/噸。
辛醇六連跌,累計跌價1900元/噸,目前報價9143.75元/噸。
液體環氧樹脂六連跌,累計跌價1375元/噸,目前報價22325元/噸。
異丁醛五連跌,累計跌價6250元/噸,目前報價7400元/噸。
此外,目前涂料產業鏈及相關衍生產業鏈的原材料價格基本呈現走跌趨勢,MDI年內下跌19.05%,環氧丙烷年內下跌38.26%,己二酸年內下跌2.42%,白炭黑年內下跌5.93%,金紅石型鈦白粉年內下跌0.48%,丁二醇年內下跌26.78%,正丙醇年內下跌2.27%,醋酸乙酯年內下跌2.25%,丁酮年內下跌6.96%。
不難看出,幾十種化工品目前的開工率都較低,堪稱主動“躺平”。如果說是企業“佛系”,不在乎利潤盈虧想必大家都不會相信,其根本的原因還是上下游的共同施壓,尤其是下游的訂單荒。不少涂料企業表示,反正沒訂單,降了價也沒人買,反而還會把產品的價位鎖定在低點,影響未來漲價時的進度。且生產線火力全開帶來的更多是水電燃氣等成本的提高和人員工資的巨大壓力,還不如先停下來緩緩再說,降負減產至5成都是可能的。
以目前的行情來看,全國市場整體呈下行之勢,汽車、房地產、家具、家電等多個下游行業均處于銷量下滑趨勢,疫情等不可抗力也無法在近期迅速緩和,下半年涂料、化工企業的“減產”計劃將不是玩笑。但減產過后會不會是停產,降負之后又會不會是徹底的歇業倒閉,或許沒人能夠推測的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