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庭審公開網信息顯示,東莞市萬潤涂料有限公司與被告安陽易安金屬包裝制品有限公司、沈曉慶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于2022年6月1日下午在大嶺山法庭第四審判庭開庭。


涂料采購網查詢得知,東莞市萬潤涂料近期開庭公告68起,案由多為買賣合同糾紛,被告方涉及了塑印企業、金屬包裝企業、五金制品企業、投資企業等。


此外,該企業司法風險方面涉及法律訴訟175起,案件總金額超過700萬,身份為原告/上訴人的案件總金額為680萬。如此眾多的法律官司以及巨額的案件金額讓人不禁擔憂,這家涂料企業是否已經在訴訟中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涂料行業又是否陷入了多重官司的深淵。
涂料行業訴訟已達17萬起!年內2400起訴訟能否成功維權?
對于官司訴訟,似乎各行各業都逃不開,甚至有人覺得,身上沒幾個官司,都稱不上是“生意人”,但在目前嚴峻態勢下,官司只會讓人覺得分身乏術、壓力山大!據裁判文書網數據,涂料行業的官司訴訟超過17萬起,僅2022年以來發布的文書涉及起訴的就有2472篇,波及涂料企業2000多家。案由包括但不限于買賣合同糾紛、勞動爭議、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借款合同糾紛、企業借貸糾紛、承攬合同糾紛、房產租賃合同糾紛等,這龐大的數量似乎在無聲的宣布著目前涂料行業的艱難處境。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度涉及訴訟官司,且身份為原告/上訴/申請人的涂料企業中,不乏華潤涂料、金力泰、固克、東方雨虹、PPG、海虹老人、佐敦、關西涂料等頭部涂料企業,這是否說明,連上層涂料企業也無法抵御時代的洪流,冰山一角下的深海正在逐漸顯露出來呢?
涂料企業起訴/上訴/申請執行的部分官司

(以上數據來源于中國裁判文書網)
不難看出,涂料企業作為原告、申請執行人、上訴人,對方包括個人、木業、玩具、家具、五金、裝飾、機械、工藝品、汽車零部件、金屬結構、物流、新材料、貿易、建筑勞務、鋁業等多個行業的企業。涂料企業提出的訴求包括要求被執行人/被告支付工人工資、返工工資、檢驗費、案件受理費、材料費、申請保全費,或結欠貨款、違約金等。盡管法院采取了凍結財產、扣押車輛、凍結被執行人銀行卡及網絡資金賬戶、限制消費等措施,但仍有部分企業“未發現有其他可供執行的財產”,最終被迫終結案件的執行程序。也就是說,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目前的關系已經有些“劍拔弩張”,這讓夾在中間的涂料企業卻顯得分外難受。
一方面,上游原料商普遍要求現款交易,或預付90%以上的款項,才有資格進行拿貨或者訂單預定。另一方面,下游的客戶普遍是房產、汽車、建筑工程等大宗工業制造業企業,因此頗有些“店大欺客”的意味,還可以延長賬期、用匯票結算,甚至要壓著一定比例的款項長時間不支付。這也就意味著,涂料企業要面臨資金鏈危機。
以上十幾萬起訴訟官司里,有多少是合同糾紛、工程糾紛的,今年以來的2000多起官司中,又有多少企業耗盡心血來追討應有的權益呢?房地產龍頭屢屢爆雷、汽車廠因“缺芯”頻頻停產,年初以來涂料產業鏈下游行業已經倒閉注銷了6萬余家企業,涂料企業在巨大的壓力和資金鏈風險面前,也有1400多家企業在年內選擇注銷,不難想象,他們必定是在不停的利弊抉擇間,以黯然退市的方式終結了企業的“生命”。
如今的形勢,對于目前本就集中度不高的涂料行業而言,可謂是“前有狼后有虎”。且不提上下游企業是否存在惡意欠款或者不誠信經商的原因,光是在目前疫情持續蔓延,原油價格及物流成本不停上揚,及企業開停工頻繁的嚴峻態勢下,企業深陷資金鏈危機的就已經不勝枚舉。因合同、勞務、工程、資金等多方糾紛而形成的三角債、多角債,壓得眾多涂料企業喘不過氣來,而隨著這種壓力逐級傳導, 整個涂料產業鏈的企業都將受到影響,甚至如多米諾骨牌一般轟然倒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