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中國建筑節能協會、重慶大學發布《2021中國建筑能耗與碳排放研究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建筑全過程能耗達到全國總量的46%,碳排放達到全國總量的50%。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和人們居住舒適度提升,建筑能耗呈現急劇上升趨勢。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作為僅次于工業的排放和能耗大戶,公共建筑行業該如何節能降碳?帶著這一問題,新優帶你探尋如何通過數智化手段推動行業實現節能降碳目標。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成功案例吧~
響應“雙碳”戰略
建設綜合能源管理平臺
某集團大廈是一棟集辦公和底商及配套設施于一體的綜合性樓宇。大廈以綜合能源管理平臺等數智平臺為底座,以實現全要素、全流程、全場景數智化樓宇應用落地為目標,建設響應國家“雙碳”戰略和集團數字化轉型的標桿。
平臺優化配置大樓綜合能源運行方式,將配電、光伏、移動儲能車、充電樁和冰蓄冷裝置進行一體化建設,通過能源系統運行數據智能算法進行大廈負荷運行分析,制定了光伏發電、儲能、冰蓄冷的運行策略:利用儲能設備和冰蓄冷裝置吸收低谷電,在高峰時期支撐充電和空調負荷,同時以光伏發電系統進行補充探索開展削峰填谷等需求側響應模式,獲取收益,降低碳排放。
項目實施后,大廈實現了能源系統的數據可視化,配電系統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提升至500小時以上;充分發揮光伏、儲能、冰蓄冷、V2G汽車反充電的調峰作用,日累計調峰超過1500kWh,獲得調峰收益27萬元以上;通過光伏發電配合儲能系統優化運行,實現年均減排二氧化碳21.2噸。
空調系統能耗降低50%
據了解,建筑使用過程中的能耗,主要包括建筑采暖、空調、熱水供應、照明、家用電器、電梯等方面的能耗,其中采暖空調占比65%,熱水供應占比15%,電氣占比14%。
某市某大型商超建筑總面積為84238.39㎡,其中采暖空調面積6萬㎡。其制冷系統設備選型偏大,存在“大馬拉小車”運行情況,每年空調能耗成本不斷攀升。在此背景下,綜合能源管理平臺為其提供了最優控制策略集,空調系統配置策略、采暖系統配置策略、影院系統配置策略,實現其冷機與熱泵運行優化控制;基于平臺AI算法,為其提供設備能效和運行等方面的智能診斷,智能推送運行優化和節能改造策略,以提高全系統節能降耗。
項目實施后,第一個制冷季空調系統能耗降低了50%,人員效率提升50%。預計年節電200萬度,減少碳排放540噸。全電價為0.65元/度,疫情補貼后,當前電價為0.58元/度,年節電費金額約為116萬元;若電價恢復到0.65元/度,年可節電費金額130萬元。
這正是建筑行業實現節能降碳發展的實踐路徑。在國家“雙碳”目標下,新優將與您一起用數據挖潛節能降碳空間,以智能驅動能源效率提升,通過“數智化”推動建筑朝著更智能、更安全、更經濟、更綠色的方向發展,為實現節能減排、建立節約型社會貢獻了數智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