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十幾個省市地區數萬家化工企業遭遇停工停產,讓眾多化工人不由得心里沒底(關聯閱讀:震驚!廣東、江蘇、浙江化工大省全停!原料告急!),“雙控雙限”的逐漸加碼究竟將哪些原材料推向緊缺境地,這些受影響的化工品是否出現了預料中的漲勢,又會對眾多化工人造成怎樣的影響?
黃磷:全國80%產能被限,價格上漲近300%
目前我國黃磷實際產能為125.9萬噸,其中以水電資源和磷礦石資源豐富的云南、四川和貴州等西南地區為主要產地,三省產能分別為52.8萬噸、26萬噸和17.8萬噸,合計占全國黃磷總產能的76.7%。

在黃磷產能方面的前三強企業分別為云南南磷、江陰澄星和興發化工,分別位于云南、江蘇、湖北,產能為20、15、12.3萬噸,合計47.3萬噸,占全國黃磷產能的38%。

其中排名第二位的江陰澄星控股子公司*ST澄星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江陰工廠、宣威工廠、彌勒工廠、欽州工廠四家主營工廠停產減產。
此次“能耗雙控”政策對于磷化工行業影響巨大。云南為能耗不降反升的“紅燈”地區,貴州、四川則為能耗強度未達標區域,這幾個地區均有在控制高能耗生產,云南地區甚至要求黃磷產業線減產90%。保守估算,國內80%左右的黃磷產量將受到影響,甚至出現產能巨大的虧空。目前黃磷報價66000元/噸,周均價漲幅達55.9%,較低價上漲近300%。
鈦白粉:全國78%產能受限,價格仍處高位
近日江蘇加碼“能耗雙控”,鈦白粉龍頭金浦鈦業公告,公司子公司南京鈦白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徐州鈦白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近日接到上級政府部門“能效雙控”的要求,建議企業實施“臨時限產”和“臨時停產” 等措施。受此政策影響,南京鈦白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線臨時限產,徐州鈦白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線臨時停產。
2020年我國鈦白粉產能達417萬噸,按地區分,全年產量排名前三地區分別是四川、山東、安徽,分布占總產量的21%、15%、12%。

按產能分,我國鈦白粉行業市場份額最大的是龍蟒佰利,近幾年隨著其并購中小鈦白粉企業,2020年占有24.22%的市場份額。中核鈦白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共有34萬噸產能,占8.39%的市場份額。

目前山東、四川、廣西有部分廠家減產,行業整體開工7成;江蘇、安徽有主流大廠因環保、限電減產4-5成,恢復時間不定。保守估計全國78%的鈦白粉產能被限,目前金紅石型18000-21100元/噸,銳鈦型17000-19000元/噸,氯化法21000-23200元/噸,仍處在歷史高位。
工業硅:全國70%產能受限,周內漲幅41.7%
工業硅電耗極高,單噸電耗達到12000度,同時由于煤對環境也有較大污染(需脫硫脫硝)。71.6%產能分布在火電和水電比較發達的新疆、云南、四川三省。我國工業硅總產能為506萬噸,占全球總產能的78%,前十大工業硅生產企業產能占全國總產能32.85%。合盛硅業(25.2%)、東方希望(4.8%)、云南永昌(3.5%)位列前三甲。

云南、新疆亮起“紅燈”,四川亮起“黃燈”,對于當地高耗能企業均有開工限制,云南要求工業硅減產90%,四川多家企業停爐、降負荷生產,疊加目前西南地區枯水季產業要受限,預計國內超過70%的產能將受限。工業硅產量會下降,下游硅料企業進入投產高峰期,市場供不應求,目前工業硅報價40088元/噸,周內漲幅41.7%。個別企業報價已達46000元/噸,企業暫不簽長單。
環氧樹脂:國內60%產能受限,價格上漲40%
從地區分布看,我國環氧樹脂的產能主要分布在江蘇、安徽黃山、山東、廣東等區域。江蘇省環氧樹脂產能占比達到全國的約51%,位列全國之首,液體環氧樹脂產量主要集中在江蘇。固體環氧樹脂主要集中在黃山地區,占全國固體環氧樹脂產量的60%。
國內環氧樹脂產能中排名第一的為江蘇三木公司,產能達到約27萬噸/年,占比12.71%;其次為昆山南亞,產能25萬噸/年,占比11.77%;廣東宏昌、長春化工、揚農錦湖的產能在15萬噸/年左右,各自占比約7%。環氧樹脂行業龍頭企業,例如江蘇三木、昆山南亞、揚農錦湖等大多位于江蘇省境內。主要六家企業合計產能達到了120萬噸,行業集中度高。

無論是亮起“紅燈”的江蘇、廣東,還是亮起“黃燈”的安徽、都在加碼雙控,預計環氧樹脂行業產能減少60%左右。另外,環氧氯丙烷的貨緊價揚也對環氧樹脂的高價造成了促進的作用。目前固體環氧樹脂報價31800-32000元/噸,液體環氧樹脂報價37500-38200元/噸,均保持在高位,且多家企業已經封盤不報價。
環氧氯丙烷:國內58%產能受限,價格上漲40%
我國環氧氯丙烷產量為62.47萬噸,環氧氯丙烷產能主要分布在山東和江蘇二省,其中山東海力、江蘇海興、金橋益海三家企業產能合計55萬噸,占全國總產能比例為58%。目前山東海力32萬噸環氧氯丙烷裝置處于停產整治狀態,重啟時間尚不確定。江蘇海興13萬噸裝置停車狀態,金橋益海半負荷開工狀態,321爆炸事故后,江蘇化工園區整治持續高壓,開工率較難提升。


“能耗雙控”加碼,江蘇地區多半實行“開二停二”限電,山東當地企業也反饋接到通知進行限電,企業開工率下降。綜合來看,全國近58%的環氧氯丙烷產能受限。目前市場開工不和受限,現貨貨源緊張依舊,廠商延續推漲且外銷受限。目前環氧氯丙烷報價20333.33元/噸,月內上漲40.55%。
有機硅:全國50%產能受限,價格創10年新高
從企業分布來看,廣東和浙江兩省為我國主要的有機硅企業集聚地;其次是江西、湖北兩地。

目前,中國有機硅行業主要由合盛硅業、新安股份、興發集團和東岳硅材四家為主要生產廠商,2020年其有機硅產能市場份額分別為16.1%、14.8%、10.9%和9.1%。在產量方面,合盛硅業依舊是有機硅行業龍頭,產量占比達到了20.3%;其次是東岳硅材,市場份額為15.5%;再者是新安股份,市場份額為6%;最后是興發集團,市場份額達到了5.6%。
截至2020年底,我國共有337.5萬噸有機硅產能,其中江西星火、新安化工產能并列第一,有機硅產能為50萬噸/年,其次是道康寧(張家港),有機硅產能為40萬噸/年。產能占比較大的企業大多處于江西、內蒙、浙江、湖北等地,保守估計全國50%的產能將受到限制。

另外受到原料工業硅供不應求的影響,有機硅產品出現上漲趨勢。目前有機硅DMC市場報價56000元/噸,日漲11334元/噸,漲幅25.7%,月內上漲18500元/噸,漲幅49.33%,價格已創下10年新高。目前,有機硅DMC市場現貨緊缺,原料端也是高位堅挺運行,短期內有機硅DMC市場行情多將持續高位堅挺運行。
純堿:全國32%產能受限,價格上漲80%
國內純堿行業企業分布呈現相對集中的格局,產能主要分布在華中、華東、西北地區。我國純堿產能3400萬噸,江蘇、河南、青海、山東、河北等省份較為集中,其中江蘇省純堿產能595萬噸,占全國純堿產能的17%,青海省純堿產能520萬噸,占全國產能的15%。江蘇和青海合計占比32%。
前國內純堿生產企業約40家,其中有13家產能規模大于100萬噸/年產能占比62.83%。我國純堿行業已形成了唐山三友(下屬三友化工、青海五彩堿業)、中國鹽業(下屬青海昆侖、中鹽昆山、中鹽吉蘭泰、安徽紅四方)、河南金山、內蒙古遠興(下屬中源化學、桐柏海晶、蘇尼特堿業)四大生產集團,共計占全國產能的33.4%,龍頭格局初顯。

目前陜西興化因全運會召開降負荷生產,江蘇企業受能耗雙控影響降負荷生產,河南、山東、福建等地區部分廠家延續低產運行,多數純堿廠家訂單量較足、整體市場庫存不高,供給端對市場形成支撐,國內約32%的產能受限。純堿現貨價格自年初以來累計上調超過10次,目前已漲至近10年高位水平。目前重質純堿市場價2600元/噸,輕質純堿價格2400元/噸,兩者今年以來漲幅均超80%。
環氧丙烷:全國31%產能受限,月內上漲超1500元/噸
近日江蘇加碼“能耗雙控”,多地出現限產停產情況,而環氧丙烷龍頭晨化股份和紅寶麗同時公告因此受到影響,旗下有子公司停產,且兩家公司均回應稱復產時間未定。
我國環氧丙烷行業區域集中度較高,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生產企業的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71%。據2020年各廠商環氧丙烷產能來看,行業前四名市場集中度為37%,屬于低集中市場。

主要生產廠家為山東鑫岳(35萬噸/年)、吉林神華(30萬噸/年)、鎮海煉化(28.5萬噸/年)、山東濱化(鎮海煉化(28萬噸/年)等,行業頭部企業主要集中在江蘇、山東、廣東等地,預計目前的”能耗雙控”將造成31%的產能受限。

山東地區環氧丙烷報至17500-17600元/噸,前期降負檢修裝置加之華東政策持續,多家企業計劃上調價格,月內上漲1500元/噸左右。
雙控雙限加碼,供應縮減提升漲價預期
不難看出,此次能耗雙控對于化工行業的打擊是沉重的,鈦白粉、黃磷、工業硅、有機硅、環氧氯丙烷、環氧樹脂等多種化工品重點區域都遭遇了“雙限”局面,全國超過50%的產能收到限制,黃磷更是被限制了80%左右。目前多個地區已經開始限電限產,甚至停工超過半個月,力度在逐步加大,未來從“雙限”變為“雙停”也并非不可能,那么眾多化工品將會由減產變為停產,市場庫存驟減就是大勢所趨,后期價格上漲,有錢無貨的時代已經來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