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據人民法院公告網數據,截至8月24日,年內共有244家房企發布了相關破產文書,超過38只涉房債券違約,牽涉債券發行規模達587.2億元。恒大集團割肉賣廠,房地產行業頻頻爆雷,這讓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聚集到龍頭企業艱難的現狀上。據涂料采購網了解,在疫情黑天鵝的不斷催化下,多個行業運營受到了影響,越來越多的企業陷入資金危機中,連龍頭企業都顯現出溺水之態。
房企龍頭陽光100:四只票據交叉違約,危機浮出水面
8月11日,陽光100發布公告稱,由于未能于到期日支付2021年債券的本金及溢價,因此已發生違約事件。違約事件將觸發陽光100發行的于2022年到期金額為2.196億美元的13.0%優先綠色票據的交叉違約條款。倘債權人選擇加速到期,該2022年債券可能即時到期及須予支付。同時,違約事件亦將觸發其他兩個票據的交叉違約條款,包括于2021年到期金額為1.70億美元的10.50%優先票據,以及于2023年到期金額為1.20億美元的12.0%優先票據。

房地產龍頭華夏幸福:未能如期償還債務85億
7月31日,華夏幸福公告顯示,受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環境、信用環境疊加多輪疫情影響,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流動性出現階段性緊張,近期公司及下屬子公司新增未能如期償還銀行貸款、信托貸款等債務形式的債務本息金85.18億元。

房地產龍頭泰禾集團:債券無法按期兌付,面臨融資難題
7月30日晚間,泰禾集團發布公告稱,“受地產整體環境下行的影響,公司現有項目的去化率有所下降,銷售預期存在波動,同時由于公司自身債務規模龐大、債務集中到付等問題使得公司短期流動性出現困難,公司將無法按期完成公司債券“H8泰禾01”本息的兌付。”截至2021年7月30日,泰禾集團已到期未歸還借款金額為436.93億元。

校企龍頭清華紫光:當前違約本息68億,被申請破產重整
7月9日,債權人徽商銀行以紫光集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具備重整價值和重整可行性為由,向北京一中院申請對紫光集團進行破產重整。
紫光集團在6月30日發布的《公司債券違約后續進展的公告》顯示,紫光共有“16紫光01”“16紫光02”“17紫光03”“18紫光04”“19紫光01”“19紫光02”6只債券違約。紫光集團當前違約本息共計約68.83億元,今年12月底,還有一支13億元規模的債券將到期。

校企龍頭北大方正:法院裁定批準5家公司重整計劃
7月5日,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管理人收到北京一中院送達的《民事裁定書》,裁定批準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重整計劃,并終止重整程序。2019年末,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一筆20億元的超短期融資券違約,債務危機引爆。2020年2月,北京一中院依法裁定受理北京銀行提出的對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進行重整的申請,指定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清算組擔任北大方正集團管理人。2020年7月,北京一中院裁定對方正集團、方正產控、北大醫療、北大信產、北大資源實質合并重整。

航空巨頭海航集團:無法清償到期債務被申請破產重整
1月29日,海航集團發布聲明稱,收到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出的《通知書》,主要內容為:相關債權人因海航集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申請法院對我集團破產重整。重整前海航集團正在處理的投資人訴訟已經超過1000起,金額達到數億元。

上半年債券違約近1000億!涂料行業成了“熱鍋上的螞蟻”
據公開資料,2021年僅上半年債券違約規模就已接近984億元,涉及違約的地方國企債券余額約為2020年全年地方國企債券違約總額的80%。從行業分布來看,債券違約涉及的主體分布于房地產、交通運輸業、電子和通信、汽車等15個行業。

與2018年爆發的“信用違約潮”不同,本年度債券違約情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在債券違約主體中,國有企業占比逐步升高,且高評級的大型國企違約集中爆發,對一直以來的“國企信譽”帶來強烈沖擊;二是信用風險進一步攀升,破產企業范圍逐步向中型、大型企業蔓延。
這些大中型龍頭企業無力償債、破產重組等瀕臨倒塌的情況透露出多個行業資金鏈斷裂的危機,這也就以為著,他們或許無法及時支付貨款或按時兌付商票,這也讓供應商們感到焦頭爛額。而交通運輸、痛心、電子、化工、輕工制造、汽車、機械、紡織、貿易等多個行業均離不開涂料產品的輔助支撐,涂料企業此時也受到波及,成了“熱鍋上的螞蟻”。
眾所周知,越是大型企業,使用商業承兌匯票交易的就越多,因為資金額度較大,可以起到緩沖資金緊張的作用。涂料企業為了保住訂單和生意,也默許了商票交易的行為,哪怕是6-12個月的賬期也咬牙忍了,只為了能多拿幾個大客戶的高額訂單。但隨著下游客戶轟然倒塌,商票還能不能兌付是個很嚴肅的問題。而據涂料采購網了解,眾多涂料企業均有高額的應收票據,且多數為商業承兌匯票,風險極大,其中東方雨虹應收票據高達15億元,可見其背后風險之大。
東方雨虹:應收票據15.87億元,全部為商業承兌票據

亞士創能:應收票據6.10億元,全部為商業承兌票據

北新建材:應收票據4636.53萬元,全部為商業承兌票據

集泰股份:應收票據3398.08萬元,全部為商業承兌票據

金力泰:應收票據147.95萬元,全部為商業承兌票據

雖然疫情得到了基本控制,經濟也在逐步復蘇,但后疫情時代的競爭壓力仍然很大,資金鏈危機如同洪水猛獸,下半年將繼續侵襲多個行業,大中型企業的資金爆雷仍將發酵。對于下游的涂料企業而言,如履薄冰,隨時都有“觸雷”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