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涂料采購網】近幾年以來,隨著國內涂料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鈦白粉行業的飛速發展,但是在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很多問題,如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問題等。據中國涂料采購網統計,目前國內鈦白粉行業仍有100萬噸的產能過剩,那么對于鈦白粉行業來說,過剩的100萬噸產能將如何消化呢?
企業依據市場調整生產
攀枝花釩鈦交易中心籌備時間接近兩年,工作人員調研發現,鋼鐵行業間的交易數目和價格往往不對外公布,同類行業難免惡性競爭。劉昂生把此歸結為信息不暢,“產能過剩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企業生產過于盲目”。因此,攀枝花釩鈦交易中心試圖打造信息交流的平臺。
新渠道無疑帶來了新商機
在平臺上能做什么是企業最關心的問題。劉昂生說,這個月來已陸續接到經銷商、生產企業以及下游企業的咨詢電話,“最重要的功能是電商平臺”。類似“淘寶”,原料企業開網店,下游企業選擇性購買,“鈦白粉行業都是大宗貿易,平時主要依靠經銷商供貨,交易平臺將大大減少中間成本。”
一方面下游企業將需求放在網上,生產企業“競標”;另一方面,生產企業將產能公布,下游企業根據需求提出供貨申請。“信息流匯集,企業發現供大于求可以根據市場及時調整生產”。
供貨商轉型
梳理信息選擇更好的貨
釩鈦交易平臺的建立讓很多供貨商“捉摸不定”。如果生產企業和下游企業通過電商對接,那么渠道商還有什么“搞頭”?無錫金閶進出口公司總經理呂楓說,對供貨商來說,“產能過剩挑選的余地更大”。鈦白粉產品即使批號一樣,產品的質量濃度都不同,電商平臺下,供貨商的機會在于“梳理信息選擇更好的貨,提供更精準的供貨服務”,劉昂生說。
釋放產能的關鍵在于增加產品附加值,在百萬產能過剩的背景下,每年我國還有20萬噸左右的高端鈦白粉進口需求。美國泰諾公司中國辦事處采購經理王剛已和攀枝花鈦白粉企業合作5年有余,從中國買入普通鈦白粉,轉手在美國加工成特殊油漆料、塑料用料等,然后出售,產品附加值至少增加一半。在他看來,中國廉價的普通鈦白市場正面臨一輪洗牌,“有科技含量的產品才有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