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紡織行業之外,近期,山東、山西、河南等地的煤炭、焦化等多個行業紛紛發文對相關企業產能和產量提出了要求,拉開了“限產”的序幕。
山東省、山西省、河南圣、河北唐山紛紛發布限產通知
日前,山東省工信廳、省發改委、省生態環保廳聯合下發《關于實行焦化項目清單管理和“以煤定產”工作的通知》,要求嚴控焦化產能、降低煤炭消費,將全省焦炭產量控制在3200萬噸以內,相當于較2019年減產30%左右,原則上按照核定產能的76%、70%、60%嚴控產量目標。結合企業所在地的煤炭壓減任務及統籌煤炭消費指標情況,再確定具體產量。


山西地區焦企受“山西打贏藍天保衛戰會議”影響,目前太原部分焦企已限產,白天不出焦;汾陽地區要求4戶焦化企業采取限產20%的應急措施,待大氣質量好轉時解除限產措施,部分焦企開始小幅減產。
6月,錳硅企業開始限產保價,計劃每月減產30~40萬噸。
6月,河南安陽市提出對轄區內4.3米焦爐限產50%的政策,預計影響單月供給量20萬噸左右。
唐山豐南區官網發布6月份空氣質量強化管控期間停限產調度安排表,涉及建材、衛浴、陶瓷、家具制造、鋼鐵、冶金、焦化、塑料、化工等行業的企業230家。其中,凱鳴櫥柜、鎮歐森家櫥柜、新力衛浴等企業被要求從6月1日至6月30日每天7時至19時停產,限制時間達30天,限產比例為50%。受此政策影響,名單中被要求限產的家具建材企業產能將大減。
……
通過以上內容不難看出,不少行業開啟了“限產”模式,有人說是疫情期間需求少,產那么多也賣不出去;也有人說煤炭、焦化、化工等行業本就污染大,開的越多污染越多,不如關一批企業來的實在……業內人士卻表示,背后的邏輯沒有那么簡單。
減少惡性競爭,避免價格倒掛
前文中沛縣紡織協會的限產通知中提到,供求失衡,惡性競爭,要求會員單位一同限產30%-50%。而這背后無法直言的,是惡性競爭可能會導致價格倒掛的出現。在“終端制勝”的買方市場之下,廠家的銷售重點是盡量實現產品在終端市場的消化,已不再單純停留在調撥移庫上,因此,極易誘發價格倒掛。
企業放假一年,歡迎員工辭職
某紡織企業稱,受疫情影響,外貿訂單減少,價格暴跌,庫存嚴重擠壓,虧損嚴重,本廠最多再維持一個月,所有工人請提前做好停工準備,自謀出路。

某制造業企業稱,紡織業原料價格大幅下跌,庫存嚴重貶值,生產經營已面臨困難,決定做好清潔、保養維護工作后,于6月24日至7月26日期間放假。

近日, 眾泰汽車湖南基地發布了一則《關于公司員工順延放假通知》,稱由于汽車行業下行壓力及疫情嚴重影響,該基地全體在職員工放假時間從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并鼓勵員工主動離職。


(圖源:易簡財經)
據眾泰汽車公告,2019年業績預計將虧損108億-115億元,同比下降1450% - 1538%。今年4月,眾泰公布的主要經營業績還顯示,歸母凈利為-92.94億元,同比下降1261.96%。全體職工放假一年,也就相當于停工停產一年。這還不止,通知里甚至直接鼓勵員工“主動離職”,離職成功將發放“鼓勵資金補貼”。
海寧地區企業在3月初大面積復工復產,訂單多以年前未交付的訂單為主。隨著訂單陸續交工,臨近清明節附近海寧織造企業迎來了第二波放假潮,時至今日多次放假、輪休、降負圍繞在工廠附近,訂單出現了斷層情況。
近日廣東、山東、江蘇等省幾家中小織布企業反饋,6月中旬以來外貿公司、服裝企業、中間商等派單比較少,坯布庫存小幅升高(占壓一定量的流動資金),加之對近期新冠疫情第二波爆發的擔憂,企業計劃趁端午假期放假一周。
而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漸“僵尸化”,也推動留下來的企業有了更大的市場份額和議價權。在市場的宏觀調控之下,供應減少,價格也會隨之上升。據涂料采購網了解,近期不少化工品價格波動很大,疊加限產影響,更是出現了斷貨危機,引發下游熱議,最后反饋在原材料上,就出現了價格暴漲暴跌的情況。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于紡道1707,化纖頭條等,由涂料采購網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未經許可或未注明出處,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