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鞍鋼股份披露了一則公告。公告顯示,截止2019年7月31日,公司持有的銀行承兌匯票人民幣3.38億元,出現逾期未償付情況,占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0.64%;截至2019年7月31日,尚有未來可能被后手貼現方追索銀行承兌匯票人民幣4.94億元,占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0.94%。

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手上持有一堆金融機構的承兌匯票到期了,去貼現卻發現,機構不給你錢或者拿不出這個錢。鞍鋼自己持有的這種票據有3.38億,后手貼現方(也就是鞍鋼用票據支付的下家)持有4.94億元,兩者合計達8.32億元。相對于去年營收過千億、盈利近80億的鞍鋼股份來說,這可能并不算什么。但這種現象在近十幾年可能還是首次出現。
記者輾轉聯系到鞍鋼股份內部人士,對方回應:
第一,銀行承兌匯票逾期未付,公司沒有任何過錯,肯定是對方出現問題了。
第二,關于對方是哪家的問題,還是以公告口徑為準,我們只能說是金融機構,是金融機構開具的銀行承兌匯票。我們是上市公司,我們的信息披露有要求。
該人士還稱,銀行承兌匯票本身沒問題,都是合規運行,正常交易。他也稱,銀行承兌匯票,不必然就是指銀行,還可以是其他金融機構。
有銀行業資深票據人士告訴記者,銀行承兌匯票并不一定都是銀行開具的,財務公司承兌票據在票據系統上也是體現為銀行承兌匯票,所以,有的機構把這部分票據也稱作銀行承兌匯票。
無獨有偶,近段時間以來關于承兌匯票的新聞不絕于耳。
不久前,票據市場上出現了重慶三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空港支行以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名義出具的電子商業承兌匯票,重慶三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空港支行不是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的合作銀行?! ≈薪坏谌饭こ叹钟邢薰疽严蚬矙C關報案,請各機構、社會公眾注意風險,不要接受該類商業承兌匯票、不要進行貼現、交易……
此前,中鐵二局也曾發布公告,稱近期票據市場上出現興業銀行長春前進大街支行以中鐵二局集團有限公司名義出具的電子商業承兌匯票,興業銀行長春前進大街支行不是中鐵二局集團有限公司的合作銀行,該商業承兌匯票不是中鐵二局集團有限公司出具。中鐵二局已經確認,此批興業銀行長春前進大街支行開出來的全是假票,局總部已經報經偵。
另外,有消息稱日前破獲一起涉及金額達到1.5億元的票據詐騙案件,其中的主角也是承兌匯票。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承兌匯票無疑已經成為企業經營過程中重要的金融工具,但目前各行業對承兌仍然存在諸多疑慮,部分化工企業甚至抵制承兌匯票。這些問題的出現,更多的意味著,當前承兌匯票還存在諸多亟需解決的難題,需要通過法律和政策途徑加以規范要求。
據機構從業人士透露,金融機構承諾,見票如見現金。出現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性:一是相關金融機構窟窿填不上,二是金融機構知道付款方不可能填得上這個窟窿,寧愿損失自己的信用并且被罰,也堅決不兌付。第二種情況在之前基金子公司和信托都發生過,知道融資人出大問題了,寧愿自己違規也要避免更大損失。畢竟扣分降級這些都是能回得來的,虧大錢那就可能引出不可控的事。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鞍鋼股份的應收票據規模為51.61億元,應收賬款規模則為27.07億元。而去年年報顯示,應收票據規模為71.84億元,應收賬款規模為24.6億元。這意味著,鞍鋼股份應收票據規模高于應收賬款規模的情況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雖然應收票據規模有所下降,但這一規模相對盈利而言,也非一個小數目?! 嚓P數據顯示,在所有A股公司當中,藍籌公司的應收票據規模普遍較高。其中,格力電器、寶鋼、濰柴動力、中國建筑、上汽集團、中國中冶、五糧液、海螺水泥一季報的應收票據規模都突破了100億。

在金融供給側改革、打破剛兌的背景之下,出現一些短暫的、局部的違約現象也可能在所難免。從產業周期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難以全面回避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時候,信用會出現打折的情況,商業活躍度也可能會出現下降的現象。但這些也是市場經濟發展過程當中,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