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公安機關對江蘇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及為該公司相關項目作虛假評價的中介組織涉嫌犯罪的17名嫌疑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截至目前,共有26名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此次“3·21”天嘉宜爆炸事件對于化工行業的影響還在持續發酵,尤其是對處于響水化工園區內的企業,更是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自“3.21”化工廠爆炸事故發生之后,江蘇省鹽城市更是率先決定,永久性關停響水化工園區,園區內共有100多家企業,企業名單現公布如下:

注:以上名單來源于網絡,如有差池,請以實際名單為主!(序號42-50為醫藥中間體)
截至發稿,距離宣布永久性關閉響水化工園區已有數十天,目前園區內各企業的狀況究竟如何?為了進一步了解園區內化工企業的動態,涂料采購網致電園區內化工企業,據某化工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企業還未收到政府關于關停化工園區的通知,只是口頭通知停產。整個響水化工園區一直處在停水停電的狀態,至于什么時候能夠生產或者是關閉、還是搬遷到其它地方,目前并沒有明確的說法。
其他企業所反映的情況基本上一致,針對后期發展問題,很多化工企業對于未來的發展感到很迷茫,沒有任何的方向,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等侯當地主管部門的通知。
另外,涂料采購網從江蘇響水生態化工園區官方網站了解到,在2010年時,響水化工園區對于新入園的企業政府給予了很多項優惠政策,如:房產稅、個人所得稅。根據企業投資規模、納稅情況進行減免,但不超過三年;項目用地由縣有關部門和單位提供“四通一平”,土地價格執行省政府規定的最低保護價。土地出讓成本(征地補償安置費與報批費用之和)由客商按不低于2萬元/畝先期支付,差額部分在項目投產后的稅收地方留存中彌補;年納稅超100萬元的,投產后三年內所得稅按稅收地方留存部分的30%額度獎勵給企業進行擴能改造升級……
面對這樣直接關停的做法,國家領導人曾多次強調,堅決禁止“一刀切“,并稱這種做法不僅簡單粗暴,而且是逃避問題、推卸責任,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更是典型的不擔當、不作為。關閉化工園區甚至建設“無化區”,對下游經濟企業會產生怎樣的負面影響,需要理智、科學地考量。事故發生后,組織專家深入調查,找出本質問題和直接間接原因,探尋解決方案;同時吸取教訓,從技術、裝備、人員等方面入手,更好地管理化工園區,而并非一關了之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