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2月27日,全國失信被執行人高達12800000例之多,較之2018年12月份12720122人對比,在僅僅不到三個月時間內,就有79878人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中,這相當于每個月就有26000多人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中,每一天至少就有280多個人“人設崩塌”。而在這“人設崩塌”的背后,企業被列入失信執行人名單的也不在少數,僅2019年1、2月份的化工企業高達300多家,部分失信化工企業名單如下:











注:以上名單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如有差池,請以官方公開信息為準!
而涂料化工企業在這三個月不到時間內被列入失信執行人名單中的企業就占據近30家之多,部分被執行人名單如下:


注:以上名單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如有差池,請以官方公開信息為準!
在中國信息化發展迅速的今天,一切信息都將變得公開透明,一旦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后果不堪想象,不光失信被執行人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就連失信被執行人的后代都會受到各種不同程度的牽連。

據涂料采購網了解,發現很多企業之所以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企業經營不善導致資金鏈斷裂,欠款不還,最終成為“老賴”。而近些年日漸加劇的環保政策也讓失信企業雪上加霜,據涂料采購網了解,2018年全國環境行政處罰罰款達152.8億元,同比增長32%,是新環境保護法實施前2014年的4.8倍。廊坊立邦涂料有限公司雖落實I級應急響應,但“一廠一策”公示牌未按照規定及時更新相關信息,檢查組責令當場更新,并對企業負責人進行了批評教育。
在如此“亡羊補牢,為時晚矣”的狀態下,很多企業不得不走上失信被執行人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