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姑娘問道:大爺,我一月工資2800塊錢,能扶您起來么?
大爺:小姑娘,你走吧,我再等一會!
于是我也上前問道:大爺我做涂料的可以扶您嗎?
大爺看了下我,默默的往旁邊挪了挪說道:“孩子,往年可以,今,今年不行啦………來....來躺大爺旁邊來和大爺一塊混吧!你那行業不好干,本錢大,利潤低,而且競爭好激烈,你也不容易啊!
上述短短的幾個句對話,卻讓人頓覺心酸。今年涂料行業生存的確不易。上半年應對去年以來的環保督察,報環評,辦證,進行環保設施、設備升級,忙得筋疲力盡,心身勞累,許多涂料企業沒有正常開工生產;下半年開始,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輪環保督察高潮,覆蓋31省市。與此同時,7至10月間,全國各省市進行安全生產大檢查。剛剛入冬,北方地區又進行秋冬大氣污染治理,企業進入錯峰生產階段。無論是停產、限產,還是錯峰生產,因為工人不能正常上班,工人工資都受到影響,干干停停,眼看又到年底,涂料企業春節怎么過?
上游原材料噼里啪啦漲價! 下游涂料企業噼里啪啦倒閉
涂料原材料的節節攀升,大幅壓縮了涂料行業的利潤,讓涂料企業處在水深火熱中。近幾年來,盡管涂料企業受不了,積極跟漲,但是其漲幅卻并沒有跟上原材料的漲幅。
以原材料TDI為例,它主要以發泡劑和添加劑形式應用于軟質泡沫、油漆涂料、彈性體等聚氨酯材料生產。作為涂料原材料的原材料TDI,它今年近3個月來漲幅達76%,可謂暴漲,但是涂料企業的漲幅并沒有那么大。涂料行業的跟漲只是一種被迫無奈地上調,只是為了抵消了相應采購成本的上漲差額。即使這樣,涂料企業的下游用戶也并不買賬,不但有拖欠貨款的情況,提價也是紙上談兵。
從原材料上市企業與涂料上市企業上調的次數和幅度來看,涂料行業價格波動較小,是原材料漲價的消化方,涂料企業跟漲很難。據統計,今年以來,鈦白粉龍頭企業龍蟒佰利持續上調了7次,其硫酸法產品累計上漲4200元/噸,氯化法產品累計上漲3500元/噸,漲幅達32-45%。而涂料企業的漲價就艱難很多,7月以來,即使有立邦-長潤發這樣的企業紛紛漲價,但明顯后勁不足。日前,宣偉宣布其涂料產品在中國市場漲價15%~20%,這是漲幅最大的一家涂料企業。但具體落實如何,還有待后市反饋。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背景下,很多涂料企業不是已經倒閉了,就是在通往倒閉的路上。
涂料行業惡性競爭比較普遍
眾所周知,長期以來,我國高端涂料市場份額一直被國外涂料巨頭占領,國內民族涂料企業占據的大部分是中低端市場份額。中低端涂料市場同質化競爭非常嚴重,價格戰司空見慣,企業缺少議價能力,只能競低。在原材料價格上漲猛烈的時候,中低端涂料企業生存更加艱難。
當然,在這波漲價潮中,也有一部分涂料漲幅大,但大部分是用于鋼結構、石油化工、飛機、汽車、船舶、核電等領域的高附加值特種涂料或者是藝術涂料,幾乎是外國品牌的天下,其價格通常很高,毛利也很高,而民族涂料品牌只能望洋興嘆。
也有業內人指出,目前國內涂料企業在生產中缺少工匠和自律精神,急功近利,愛模仿、抄襲別人的成果,外強中干,很少費時間和精力在研發上用功,技術的缺乏,使我國的民族涂料企業只能擠在中、低端市場,爭搶利潤率低的市場份額。面對市場競爭的“狂風暴雨”,涂料企業根本經受不住,卻又無可奈何,唯有在同質化低價競爭中惡性循環,最終導致企業相互撕殺,難以運營。
加強行業自律 發展中高端差異化產品
同質化問題嚴峻,涂料企業自身不能坐以待斃,應加強行業自律,側重創新,加大產品研發力度,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發展高端涂料品牌,加強營銷手段的特色打造,建立良好的客戶關系,增強自身的議價能力。
事實上,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加嚴,以及國家對安全生產的重視,可以預見,未來涂料行業的競爭將會愈加激烈,那些綠色環保、節能的高性能涂料必然會受市場歡迎,涂料企業如果想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就必須不斷加強創新能力建設,樹立自身的品牌,以創新突破同質化“桎梏”,走向以產品性能和品牌價值定價的道路,不用受上游原材料漲跌,以及下游客戶討價還價的限制,不再做夾心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