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邦近幾年頻頻被曝國內違規
今年3月27日,天津市環境保護局(下稱“天津環保局”)向立邦涂料(天津)有限公司(下稱“天津立邦”)發出行政處罰決定書(津市環罰字[2017]48號),責令天津立邦建設項目停止生產,并處人民幣4萬元罰款。處罰的原因是:“天津環保局于2017年1月18日對天津立邦進行了后督察現場檢查,發現天津立邦項目未取得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竣工驗收批復于2010年擅自投入生產,現場檢查時,該項目正在生產。”
除此之外,在2013年12月,2015年7月,2016年7月天津市環保局分別對立邦涂料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2013年8月2日天津市環保局在立邦涂料調查時發現其未經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于2010年竣工并投入試生產,環保局責令項目停產,并罰款2萬元。
2016年的處罰決定書顯示,雖然立邦涂料對2013年的處罰提出了聽證申請,但天津市環保局認為單位陳述申辯意見不影響對違法事實的認定,仍做出責令建設項目立即停止生產,并處人民幣3萬元罰款的決定。
2015年8月19日,立邦涂料(成都)有限公司由于膩子粉生產線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未經驗收,主體工程擅自投入生產,依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二十八條成都市環保局即對立邦涂料處以6萬元罰款。
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讓部分大品牌也學“壞”
立邦作為一個國際大品牌,是什么原因會造成一個大企業頻繁觸碰違規紅線呢。官方資料顯示,立邦中國2016年銷售額145億元。而最近幾次違規處罰,累計罰款十幾萬元,相對于它的高額凈利潤來說,可以忽略不計。而國內企業“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詬病一直存在。消費者維權難、取證難、司法程序還不是很完善、再加上同業的惡性競爭、價格戰。這些因素都是助推個別外資涂料企業也學“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