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將重點督查這24個城市
根據《2017-2018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方案》安排,環境保護部4月21日已派出7個巡查組對除山西省外的24個城市開展為期一周的巡查。具體這24個城市為北京、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唐山、保定、廊坊、滄州、衡水、邯鄲、邢臺市,山東省濟南、淄博、聊城、德州、濱州、濟寧、菏澤市,河南省鄭州、新鄉、鶴壁、安陽、焦作、濮陽、開封市。
重點打擊在線監控造假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稱,環保部近期重點打擊在線監控設備造假。督察到4月20日為止,有8家企業被確認造假。“打假這項工作難度比較大,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術來做。本次抽調的浙江組、杭州組,過去做了很多打假工作,這次打假工作主要是他們完成的。”
田為勇介紹,5600人分25個輪次進行督察,即每個城市每個輪次有8人督察。前后輪次之間的銜接工作非常重要,因此督察設置交接周。“第一組要將查了哪些內容,發現哪些問題,已經交給地方辦了哪些事情,地方都是怎么辦的,全面交接給第二組。第二組是在第一組基礎上做,而不是從頭做。”
制定企業“黑名單” 多部門聯合執法
據悉,此次督查在行動之前就已制定出了一份“黑名單”。群眾通過12369舉報熱線舉報的、在線監測小時均值超標的、污染物排放量異常的企業都列入了這份黑名單里。
據介紹,此次督查行動通過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利用衛星拍攝繪制的3×3公里的“熱點網格”,劃分出污染嚴重的重點區域,再聯合工商、質監、電力等部門對企業進行執法。
例如,在某污染嚴重的重點網格區域中定位到一家企業后,環保部門就與電力部門進行協調,通過了解企業用電高峰時段來確定其生產時間,在其生產時再進行突擊檢查,提高執法行動的成功率。
第二輪環環保督查到企業現場主要檢查這幾個方面:
1、企業不能有阻撓環境監察
2、企業環保問題投訴
3、排污檢查
4、廢氣污染檢查
5、污水污染治理督察
6、固體廢物污染源現場檢査
7、噪聲污染源現場檢査
8、地下水污染現場檢査
9、地下水污染現場檢査
10、對生態環境現場檢査
11、地下水污染現場檢査
12、檢查企業是否存在環保造假(注意!兩高環保司法解釋對環保造假的處罰),從重處罰!
數以萬計中小企業老板何去何從
當一個老板,因為企業是自己的,開弓就沒有回頭箭,誰也不會因為你的生意不好就同情你,謙讓你;該交的稅要交,該付的工資不能不付,房租,水電,辦公費等,一分也不能少,說穿了,大家都是在這個市場找飯吃,大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首先必須考慮自己,就像打麻將,你點炮時誰都不會可憐你。
有些民企老板則感覺受到不公平對待,稱:“京津冀污染了就治理周邊地區,就和人身體一樣。美食有嘴享受疾病別的器官分擔。都是拿雞毛當令箭的主,這么多大型污染企業一化工廠,熱電廠,鋼廠等不管,專抓私營企業,用心何在??????”“要想環保須從源頭開始,不叫燒煤,把煤礦關了,把煙廠停了,中石油中石化斃了。就天津市為例各區數以萬計的小微企業關停,又有多少人失業?又有哪一級政府、部門想過他們的生活怎么辦?”
可以預計,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我們需要為過去的環境破壞買單,而這些后果,都要我們那些中小型化工企業來承擔。因此,化工業所遇“寒冬”才剛剛起步,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將舉步維艱,又有誰來關心數以萬計的中小型化工企業老板,將何去何從?


